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平安交通在秀美乡村可触可感

——南康区对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杨昌瑛

  万类竞绿的初夏,走进南康区坪市乡谭邦村,但见阡陌纵横,人车通行井然有序,勾勒出一幅稻陇风来翠浪斜、路畅人安尽欢颜的平安乡村交通画卷。 

  农村群众的交通出行安全,是农村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南康区公安局交管大队积极运用道路交通安全专业委员会平台,充分发挥交警龙头牵引作用,严格压实乡镇主防责任,推动部门齐抓共管,让平安交通的获得感、幸福感在群众身边触手可及。近三年,南康区实现农村道路交通事故连年下降,今年以来,农村道路亡人交通事故数和亡人数同比均下降28.57%。

  乡镇主防 破解农村交管难题

  南康区辖19个乡(镇、街道),长期以来,由于人多、路长、面广、车辆保有量大,农村交管工作历来基础薄弱、安全风险隐患突出。如何破解难题?“唯有先解决机制问题,压实属地乡镇主防责任,方可从根本上扭转局势。”南康区公安局交管大队大队长张晓峰表示。 

  近几年来,南康交管大队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提级纳入政府工程,按照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主防在乡(镇)、管理在部门、延伸到村(组)”的原则,高位推动组建了由乡(镇)行政主官担任主任、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各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乡(镇)道路交通安全专业委员会,并明确其在研判组织部署、隐患排查治理、宣传教育劝导、车驾基础管理、事故应急处置、秩序指挥维护、督导检查落实等方面的具体职责任务,同时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纳入全区安全生产和平安创建工作考评项目,严格监督考核奖惩,有力倒逼乡(镇)认真履职尽责。 

  “在过去,我们乡镇总认为交管工作是交警的事。如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主防责任落实到属地乡镇,不仅激发了乡镇的履职能动力,也推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南康区浮石乡乡长温笑娟说。

  夯实基础 筑牢事故源头屏障

  “陈叔,你的摩托车马上到期要年检了,得尽快处理好交通违法去参加年检。”近日,交警陈亮和村干部申昌清到龙岭镇金塘村入户开展交通安全走访检查。“近几年,政府对我们的监管很严,他们经常提醒骑车要戴头盔、遵守交通法规,就像安全守护神一样。”村民陈华高兴地说。

  农村区域地广人稀,群众居住分布散落,交管覆盖往往鞭长莫及。南康交管大队以区道路交通安全专业委员会为平台、以乡(镇)道路交通安全专业委员会为依托、以农村交警中队为支撑,在该区19个乡(镇、街道)的296个村(居)成立了一支以网格员、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等为架构的农村交通协管员队伍,并经常组织他们深入村组摸排机动车和驾驶人信息、提醒处理交通违法、协助指挥和疏导交通、发现报告路面隐患险情、宣讲交通法规等工作,极大改善了过去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盲区的现状。 

  “喂,交警队吗?坪市乡长坳村的进村道路有一大堆滑落下来的泥石,影响村民通行。”日前,长坳村交通协管员钟昌平发现险情后立即报告。很快,管辖的横市交警中队迅速派人实地踏勘后,及时联合村里请来铲车清理泥石,消除了通行隐患。近年来,南康交管大队从“人、车、路、企”基础交管要素入手,积极组织乡镇和有关部门开展“人车企”风险防范化解、道路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坚持定期对存有风险的驾驶人、车辆和企业开展走访检查,每季度动态排查治理道路隐患,扎实推进风险人车清源、企业问题清仓、道路隐患清零。 

  仅2024年以来,南康交管大队组织淘汰了农村三(四)轮低速载客电动车799辆,实现面包车年检率达93.91%、报废率100%,排查并督促治理临崖傍水、急弯陡坡等道路安全隐患521处,不断筑牢了农村交管源头基础屏障。 

  常态整治 消除农村执法盲区

  近日,南康区龙华镇道路交通安全专业委员会组织镇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派出所和管辖交警中队等力量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统一行动,集中查处消除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各类违规违法行为。这是南康交管大队督促乡(镇)道路交通安全专业委员会开展乡村交通整治行动,推进农村交通常态监管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南康交管大队在充分发挥交通执法整治主力军的同时,坚持运用区道路交通安全专业委员会牵头抓总效能,严格督促乡(镇)道路交通安全专业委员会实体化运行,要求各乡镇每周开展一次集中整治行动,逢重点节假日、乡镇赶集日必须组织落实交通劝导、秩序疏导、教育引导、执法整治等“六必上”措施,全面加强乡村道路的交通安全监管。近年来,该区累计查处乡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4.1万余起,及时有效消除了一批路面违法肇事风险因素。 

  “以前农村面包车、二轮车、三(四)轮电瓶车及其违法载人、超员、无牌无证、不戴头盔等现象经常可见,由此导致交通事故多发频发。现在好了,通过经常开展整治,事故减少了,群众出行安全感得到大幅增强。”龙华镇镇长黎康贵介绍。 

  一村一点 倾心守护群众出行

  受文化程度、理解认知、区域交通行为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普遍较为薄弱。南康交管大队结合这些规律特点,坚持因地制宜、针对施策,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方法,扎实提升农村群众的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水平。 

  2024年起,南康交管大队在该区所有村(居)推动落实“一村一个劝导点、一个大喇叭”宣传措施,督促每个村(居)每天组织人员在进出村落主干路口的劝导点把守,对过往人车一人不缺、一车不漏地开展交通纠纷劝解和安全提醒,及时制止交通违法和宣讲交通法规,成为守护广大群众平安出行的一大法宝。 

  针对国省道沿线农村“一老一小”、进城务工农民、乡村中小学生等重点群体出行风险大的现状,南康交管大队坚持每月不少于一次宣传活动,充分运用“交警夜话”、实景模拟、现场体验等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参与兴趣高的宣讲方式,切实增强“一老一小”、进城务工农民的安全出行防范意识。同时,在有条件的农村中小学校开展“少年交警队”、文明交通学校创建活动,坚持“以小手拉大手”,辐射提升广大农村群众“知危险、会避险”的安全出行水平。 

  “近两年,农村群众的安全意识普遍得到提高,这在头盔佩戴率上就可以看出。以前农村驾乘两轮车的头盔佩戴率不到50%,现在提高到了85%,大大降低了人为性事故风险因素。”南康交管大队副大队长刘剑明介绍。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法治
   第04版:健康
让平安交通在秀美乡村可触可感
我市开展“民法典宣传月”活动
两小时化解一保险合同纠纷
离婚纠纷历三年 法庭上门来调解
图片新闻
儿子失信逃执行 父母买单守诚信
图片新闻
近期部分网络司法拍卖标的物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