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加福 罗荣青 文/图
近日,会昌县艺术剧院演出大厅座无虚席,戏剧《茶花迎春》正式上演。坐在观众席第一排的一位老人全神贯注,格外认真,他就是该出戏剧的编剧邹定华。
1948年出生的邹定华是会昌县采茶歌舞剧院的一名退休干部。高中毕业后,他踏上了文艺工作的道路,60年来,共创编戏剧、戏曲、曲艺等各类作品300多件,屡获国家、省、市级大奖。2008年被评为会昌县拔尖人才、2011年被评为赣州市思想宣传工作先进工作者、2017年被评为“赣州市好人”……他如一朵土生土长的山茶花,在养育他的赣南大地默默绽放并倾吐芳香。
痴心不改
1965年的夏天,临近高中毕业的邹定华自编、自导、自演了《红色站塘》等两部戏,获得了会昌中学(今会昌一中)全校文艺调演一等奖,之后,他又代表学校在全县文艺调演中获奖。时任校长叶为民十分欣赏这个颇具艺术天赋的学生会文艺部长,欣然推荐他到会昌筠门岭文化站工作。就这样,邹定华前脚刚走出校门,后脚便投身于文化岗位,从此痴心不改,一干就是一辈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乡村虽然生活条件相对艰苦,但邹定华乐在其中。在基层打磨8年,工作出色的邹定华被借调到县文化馆工作。虚心好学的他常常自感肚里的“货”储备不足,毅然自费到广州星海音乐学院进修一年,学习音乐创作和戏剧编导。
学成归来后,邹定华在县文化馆、艺术剧院、电影院等文化战线大展拳脚,创作出了大量戏剧、戏曲、曲艺等文艺作品。大戏《畲山情歌》荣获全国少数民族第四届戏剧会演编、导、演等十二个单项奖;《分房》获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银奖,江西省戏剧小品大赛一等奖……2008年退休后,他应单位所邀,返聘回剧院继续工作,因为业绩突出,被破格聘为二级编剧。
2016年,在布置赖公庙会活动时,作为总编导的邹定华因用眼过度,左眼底出血,视网膜脱落。临近庆典,他仅在医院治疗了一个星期,就赶回现场带病坚持工作。最后,庙会取得了圆满成功,而他的左眼却因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几乎丧失视力。
2022年,因患血晕症,邹定华不得不回家休养。但对艺术的痴迷和热爱,令年老多病的他依旧笔耕不辍,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2022年他写出了《盘山魂》,2023年应赖声川邀请写出了《暗恋桃花源》,2024年又写出了反腐倡廉大型戏剧《底线》和《茶花迎春》。
贴近生活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邹定华深知,艺术来源于生活,闭门造车是创作不出优秀的艺术作品的。为此,他常常下到基层,走家串户,与普通老百姓打成一片,并把会昌三脚班、马灯舞、搬海青、舞龙、山歌、顺口溜、民间故事、俗语等传统民俗收集起来,当作素材充分应用到作品中。
2011年的一天,邹定华到会昌庄口镇收集素材,无意中听到了这样的故事:20世纪30年代,一位老人带着女儿在山洞里救治了一名红军伤员,为了引开敌人,老人的女婿甘愿冒充红军伤员被抓走。邹定华听后十分感动,创作出了革命历史题材戏《好一朵山茶花》。该剧荣获“中华颂”全国第三届小戏小品曲艺大赛一等奖,并受邀进京展演,获演出优秀剧目奖和组织奖以及编导、作曲、舞美、表演等11个单项奖。2015年,他的采茶戏曲作品专集《好一朵山茶花》纳入赣州市文联精品工程,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倾力传承
除了创作,邹定华还致力于采茶戏的传承以及戏剧人才的培养。
多年来,邹定华经常受邀到会昌各校义务指导学生排练文艺节目。2014年,他和弟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创作了采茶小戏、小品、相声、快板等25件作品,汇编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文艺作品汇编》一书,分发到全县各学校,供学生排练演出。培养新人方面,他注重“传帮带”,从传授创作经验,到指导学生修改作品,总是耐心细致,倾囊相授。如跟师邹定华多年的会昌县艺术剧院编剧朱良燕,在其指导下成长迅速。2014年,两人合作的作品《连心桥》在“中华颂”第五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中荣获金奖,朱良燕独立创作的《雪盐》《红妈妈》等多部戏曲作品也斩获市级以上大奖。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古稀老人邹定华让我们看到了何为奉献、责任与执着,那绚烂的晚霞,焕发的是更加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