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基层文艺工作者代表杨俊:

“让地方戏曲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记者刘庆元

  “作为基层文艺工作者代表,站在天安门广场观看阅兵仪式,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受阅方阵威武通过,我不仅感受到国家的强盛,更读懂了文艺工作者肩上的文化使命。”谈及9月3日的观礼感受,全国先进工作者、赣南艺术创作研究所所长杨俊的声音依旧难掩激动。这位扎根赣南采茶戏舞台30余年的艺术家,用精湛技艺守护着地方戏曲的根脉,更在阅兵盛典的震撼中,锚定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时代坐标。

  “赣南采茶戏是客家人的精神密码,更是中华戏曲宝库的璀璨明珠,守护好它,就是守护民族文化的基因。”从艺以来,杨俊始终以“传承者”与“创新者”的双重身份深耕采茶戏。他扎根基层,年均送戏下乡230多场,服务群众30余万人。面对传统剧种传承断层的困境,他走遍赣南大地,挖掘整理52个传统剧目、400余首曲牌,出版赣南采茶戏系列丛书;牵头成立赣南采茶戏传习基地、组建赣粤闽采茶戏联盟;将获得的人才奖励设立“赣南采茶戏演员培养基金”,激励培养青年演员成长;首创“赣州有戏”系列MV,突破性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形式,成功打造赣州文艺“破圈”IP。他主演的《八子参军》《永远的歌谣》《一个人的长征》等红色题材新剧,四次斩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凭借在《永远的歌谣》中的出色表演,他摘得第二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阅兵场上,无论是受阅将士的威武身姿,还是装备方阵展现的大国实力,本质上都是民族精神的集中彰显,而文艺正是凝聚和传播这种精神的重要力量。”杨俊坦言,观礼时最触动他的,是“国家力量”与“文化力量”的同频共振。“从天安门广场的庄严肃穆,到采茶戏舞台的乡土情深,我们都在以不同方式诠释‘家国’二字。国家的强盛,为传统文化复兴提供了最坚实的支撑;而传统文化的繁荣,为民族复兴伟业注入深层精神动力。”

  谈及未来,杨俊目光坚定:“我将把阅兵观礼激发的情怀,转化为传承发展赣南采茶戏的实际行动。一方面持续推进传统技艺活态传承,让赣南采茶戏成为赣州乃至江西的文化名片;另一方面聚焦时代主题创作文艺精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让地方戏曲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聚焦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7510”行动计划
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赣州黄金机场暑运单月旅客吞吐量创历史新高
“让地方戏曲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全市物业企业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业务培训
图片新闻
安远“乡村著名行动”规范地名管理
赣州经开区出实招为基层减负
综合信息
寻乌县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网上拍卖公告
遗失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