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无法否认,高考是改变家庭贫困、实现阶层逆袭的最好路径。而盛产大学生贫困村的出现,再一次引发了一些讨论。生活在贫困村里,家长、村委会、学校、地方政府如何去做,才能让提升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才能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不因贫困而受到负面影响?
贵州省仁怀市大坝镇新田村,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学生认真,家长支持,村委会努力,镇政府投入,学校和教育部门给力,地方企业也都在履行社会责任……在改变贫困的大事面前,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此,在这个教育标杆中,我们感动于那些为了陪孩子上学到城市打工的家长,那些真正为了教育孩子而不惜付出所有的家长;我们感动于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在奖学金设置等方面的鼓励举措;我们感动于统战部门联合相关企业对教育的投入……对比之下,为了打工赚钱把孩子留在农村并让之成为留守儿童,同时村里、乡镇上、学校里对于留守儿童不管不顾,这才是贫困之外的更大悲哀,也往往才是让贫困掣肘于教育的真正理由。
“盛产大学生的贫困村”这样的案例太少了,这说明,贫困导致教育质量低劣可能仍然是大多数贫困地区的死结。希望在精准扶贫等政策的影响下,能有更多的盛产大学生贫困村案例的出现,也希望能有更多的贫困学生走出贫困的山村,实现人生逆袭。
(王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