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余县旱田村:

奏好田园曲 绿色奔小康

连片的花卉苗木基地,不仅给村民带来可观的收益,还是一道乡村美景。
村内马术体验吸引游客参与。
村民们用广场舞诠释美好生活。
村民通过民俗展演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村里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学前教育。
村民在给金边瑞香塑形。通过发展自主产业,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游客在花卉基地观赏游玩。
村民住着小洋楼,生活其乐融融。
旱田村一角。

  □特约记者  吴寿生  记者  吴悦  文/图

  10月10日,记者来到大余县黄龙镇旱田村,只见干净笔直的柏油路在村中穿过,路旁农舍整齐,家家花香四溢、户户绿树成荫。村里花卉苗木基地里,孔雀草、波斯菊、五色草等花草各展风姿、争奇斗艳,工人们正在进行洒水、施肥等日常管护,数十名游客则在一旁赏花拍照,呈现出一派美丽田园的景象。

  “我常年在这里务工,每个月能拿到1500元以上工资,加上土地流转等其他收入,一家人再也不愁吃穿了。”在种植大棚内,贫困户梁春兰一边麻利地给花卉浇水,一边乐呵呵地跟记者说道。梁春兰长期在基地务工,家庭收入稳步增加,生活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活不累收入还稳定,该基地成为了像梁春兰一样的40余户贫困群众就近务工的首选。

  大余县素有“中国金边瑞香之乡”和“中国花木之乡”的美誉。近年来,旱田村突出特色,奏好田园曲,促进农业和旅游“联姻”,催生“美丽经济”,实现绿色奔小康。“近年来我们以构建大生态、大景观,打造乡村旅游为思路,通过‘公司+基地+贫困户’和鼓励群众自主发展产业相结合的模式,发展壮大花卉苗木、柚子、脐橙等绿色产业,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旱田村第一书记蔡浩明介绍说。

  目前,旱田村花卉苗木种植总面积500余亩,发展脐橙和柚子等水果种植产业2000余亩,实现了土地增值、农业增产、农民和集体增收的良性循环。阔步奔小康的路上,该村还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通过环境综合整治,天蓝了、水清了、村庄美了。投资2000万元对村内道路、管网、太阳能路灯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和提升,为下一步乡村旅游的发展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实现以绿色经济奔小康的同时,该村注重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积极探索以精神文化生活助推乡风文明的生动实践。旱田村先后建成文化活动中心、百姓大舞台等,成为村民休闲娱乐好去处。同时充分发挥群团组织服务群众作用,广泛吸纳村内志愿者,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文明宣讲、关爱老人等公益活动,使富裕文明之花在旱田悄然绽放。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村内广场上准时响起了动听的田园舞曲,村民们开始了富有乡村韵味的夜生活。“近几年村容村貌变化很大,出了家门处处是风景,日子十分惬意,心情格外舒畅。”村民李明英告诉记者。

  乡村美、产业兴、村民富、民风淳,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正在这里徐徐打开……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大余县旱田村:~~~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思与行
   第04版:视觉
   第05版: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题
   第06版: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印记
   第07版:工业周刊
   第09版:中缝
奏好田园曲 绿色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