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彭梦琴
近日,一则江苏家长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的短视频在微信朋友圈刷屏。视频中,这名家长认为,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得自己承担了老师应承担的责任和工作。一时间,“家长是否需要给孩子批改作业”登上热搜。此后,多地相继针对中小学生作业发布新政,叫停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的做法。政策出台后引发大家的热议,不少家长“建议全国推广”。对于批改作业,赣州的情况如何?家长又有什么观点?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家长批改作业的现象普遍在小学
“老师要求家长每天检查并批改孩子作业,全部修改正确后再签字上交。”市民朱女士说,她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一年级,一开学,老师便建立了班级微信群,并在群里称,老师批改作业的工作量大,需要家长帮忙分担,每天她会在群里布置作业和发放答案,要求每名家长不仅要进行监督,更要进行批改。如果哪天家长没有给孩子批改作业,还会遭到老师在群里的点名批评。“说实话,我们家长每天的工作也很忙,大部分都是爷爷奶奶带,有时候加班后回到家,孩子都快睡了,爷爷奶奶能力有限,根本没法辅导。不仅如此,偶尔老师还要求家长到学校去抄作业,真是分身乏术。”面对家长要批改作业,朱女士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侄女就读的这个班级,老师就会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本来我也想把孩子转学到这里,但现在犹豫了。”市民温女士说,她侄女今年上小学三年级,老师会把每天的家庭作业和答案在群里分享,并把全班分为几个小组,要家长轮流批改小组作业,如果没改好就是家长的责任。为此不少家长还特地添购打印机,以便应对老师突然布置的作业。
记者调查发现,我市一些小学也存在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的情况,但主要发生在低年级,不少市民表示,孩子在小学期间或多或少被要求批改过作业,“也不是每个作业都要求家长批改,大部分是一些要求重做的试卷或课外作业。孩子在刚上一年级的时候,老师会有所要求,后来升到三年级后,就没做强制要求了”。
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有观点
“上周因为我错过了群里的消息,还被老师微信私聊,让我记得及时查看群消息。错过消息确实是我的问题,但是把全部教学内容都推给家长,预习复习家长要帮忙做,批改订正作业还要家长帮忙,那老师还做什么?”说起家长批改作业,市民周女士感到很无奈。
周女士有两个孩子,从女儿上小学开始,她就一直负责接送、辅导作业。“儿子现在是高中关键时刻,有时候我一个人完全顾不上。孩子父亲工作又好忙,关键是自己年纪比较大了,现在小学生的很多题目比较灵活,我也不太会。我经常远程视频请教我的外甥女,但毕竟不专业,孩子一考试就看出来很多知识并没有完全掌握。”周女士说。
和周女士有类似观点的市民陈先生表示,“老师和家长应该有明确的分工,批改作业应该是老师的职责,家长更多的应该是关注孩子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样分工不明确,孩子没有界限感,很容易产生依赖心理,认为作业就是老师家长的事,不利于孩子学习。”除此之外,学校很多形式主义的作业都是家长完成的,确实很烦很浪费时间。比如一些打卡项目,点赞、转发,还要拍摄照片或者视频、截屏发图到群里汇报。
当然,也有家长表示,家长不辅导孩子作业是不可能的。“虽然老师要求我们批改作业,但是我觉得这没什么,培养孩子不能单靠老师,老师和家长是相互的,通过批改作业,我们家长能够更好掌握孩子在学校的学习进度,可以共同督促孩子学习。”市民钟女士说,现在的家长都很拼,如果自己不用心,感觉都对不起孩子。
“孩子刚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很多规矩都还没定下来,由家长批改作业,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立规矩,帮助孩子平稳度过,老师不要求我也会每天监督孩子完成作业,一个班那么多学生,老师并不能每个都顾及到。”市民鲁先生表示。
教育专家:引起重视 界定家校职责
记者了解到,对于家长批改作业,我市暂时未出台相关政策法规。那么教育专家又有什么观点呢?
对教育有多年研究的陈宗炫表示,老师让家长代改作业的现象应引起老师、学校、教育部门的重视。让家长批改作业,有其弊端性,一是增加了家长负担,理应是学校教师的职责转由家长来做,更让一些时间精力和学科水平力不从心的家长叫苦不迭;二是不利老师全面了解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不改或少批改作业,自然错过了有效了解学生学习态度、方法及学习效果的一个互动环节;三是给老师及学校带来一定的负面形象,很容易让人认为这是学校老师偷懒;四是让家长改作业成为常态后,老师可能有意无意中加大作业量,造成学生负担过重。
当然,学校和教育部门叫停这种做法的同时,应全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否因大班额、课时量太多、跨年级跨学科等造成老师负担过重,抑或是一校或一区域追求分数过烈等,找出有针对性的治本之策。更需指出,出于一些特殊原因,如老师身体状况,或通过此举了解孩子学习态度等,偶尔让家长批改作业也属正常,不必大惊小怪。在孩子作业的批改上,更多的应该是分清家长和学校的职责界定。
记者手记
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对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培养孩子是家庭和学校的共同责任,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孩子。老师应当尽职尽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本职责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家长和老师应互相信任,互相理解,各尽其责,协同育人,让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共同托起孩子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