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鹏 记者 余书福 文/图
这里讲述的是一个“久病床前有孝侄”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范年松,是兴国县埠头乡西霞村的一名普通村民。24年前,年仅16岁的范年松从父母手中接过接力棒,承担起照顾孤残叔叔范定财的重任,从此,用孝心谱写了一曲亲情赞歌。
年复一年 守护亲情
西霞村位于兴国县埠头乡的西北面,紧邻县城。
12月11日下午,记者来到范年松家时,正巧他从村里做完保洁回来。放下手中的扫帚,范年松连忙脱掉外衣,拍了拍身上的尘灰,洗净双手,便径直走进叔叔的房间。
“叔,我扫地回来啦!”说完,范年松娴熟地将叔叔背到卫生间,帮助他解完小便后,又抱他回到床上。接着,倒了一杯温开水递到叔叔的嘴边:“叔,冬天干燥,平时要多喝点水。”喂完水,范年松走进厨房将两个火笼提到客厅的餐桌下,然后帮叔叔穿好衣裤,戴好帽子,随即把叔叔背到客厅的餐桌前坐好,让他烤火取暖。
忙碌了十几分钟,把叔叔安顿好后,范年松这才腾出空来接受记者的采访:“不好意思,没有招呼到!”这时,范年松的母亲谢长秀从菜地里做活回到家中。得知记者来意后,老人长叹一口气说道:“他爸走了,我也老了,照顾叔叔就全靠年松了,他肩头的担子不轻哦。”
范定财今年67岁,一生未娶,无儿无女,是村里的五保户。他7岁那年因为一场大病,导致双脚不再发育,身体萎缩,双手变形,从此无法站立,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当时,范年松的父亲作为哥哥,便义无反顾地承担起照顾弟弟的重任。
“在我很小的时候,叔叔就一直吃住在我们家。”范年松回忆说,其父对叔叔的照顾细心周到,每天给他送水端饭、接屎倒尿、擦身洗脚、看病喂药等等。因为叔叔不能行走,从他记事起,自己也开始帮着父母一起照顾叔叔。16岁那年,父亲就把照顾叔叔的重担交给了他。屈指一数,范年松独自照顾叔叔已有24个年头了。
范年松清楚地记得,2015年,父亲临终前拉着他的手再三交代:“年松,往后除了孝敬好妈妈,无论如何要把叔叔照顾好!”
父亲去世后,范年松牢记父亲嘱托,悉心守护在叔叔身边,让孑然一身的范定财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悉心照料 毫无怨言
也许是肩负家庭重担,加上从事保洁工作,长年在户外日晒雨淋,范年松皮肤黝黑,满脸沧桑,看上去不像是40岁。
由于家境贫困,范年松学历不高,成年后学了一门理发的手艺。2005年结婚后,由于要照顾多病的父母和残疾叔叔,还要抚养年幼的儿子,加上妻子的身体也不好,范年松只能在家附近靠打零工补贴家用。
生活虽然困难,但范年松从未有过放弃照顾叔叔的念头。叔叔的吃喝拉撒都要人服侍,当村里别的同龄人都出去务工挣钱时,他只能终日陪伴在叔叔身边。对此,范年松毫无怨言,平时就算出门走亲戚或外出办事,他都是即去即回,从没有在外留宿过。更难得的是,每次上街赴圩,范年松都会问叔叔想吃什么,常给叔叔买回喜欢吃的香蕉、炸米馃、茶叶蛋等。为了生计,范年松省吃俭用,几年都没添置一件新衣服,而每年春节,他都要给叔叔购买衣帽、鞋袜。
照顾孤残老人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平日里,不仅要给叔叔换衣服、被褥,打水洗脸、洗脚,每天夜里还要伺候他起夜几次,迟了怕会尿湿被子。夏天天气热,为防止叔叔染病,范年松坚持定期给他洗澡;冬天,怕天气冷衣服凉,范年松就先把衣服焐热了再给叔叔穿,且每天都要准备两个火笼供叔叔取暖,遇到晴好天气还会背着叔叔到村外散散步,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
看到范年松每天照顾叔叔这么辛苦,几年前有村干部提议,让他将叔叔送到敬老院去。范年松却不同意,称只要叔叔还有一口气,自己就一定会照顾好。范年松的妻子钟甘秀也很有孝心,范年松外出帮人理发或做事太晚没回家,钟甘秀就会给范定财端茶送饭、洗脸擦身。
孝心善举 感动乡邻
在西霞村,只要提起范年松,村民们都会伸出大拇指夸赞。
“作为侄子,他24年无微不至地照顾一个残疾叔叔,说实话没有几个人能做得到,他为西霞村树立了孝老敬亲的好榜样,值得大家去学习。”在西霞村担任文书的范贞祥说,作为范年松的邻居,小范的点滴孝心他很了解。在范年松十五六岁开始,就从父母手中接过照顾叔叔的重任。20多年来,从来没有听他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把叔叔照顾得妥妥帖帖,真的了不起。
都说父母是儿女最好的榜样。在父母的大爱熏陶下,范年松16岁开始照顾叔叔。而今,范年松14岁儿子范贞盛,把父母侍奉叔公的一言一行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范贞盛现在埠头中学上初二,周末或寒暑假在家,他会主动帮助爸妈一起照顾叔公,除了给叔公端水送饭、穿衣洗脸,还会帮助叔公按摩,讲有趣的故事给老人解闷。
“20多年管我吃管我喝,是我拖累了他们。要是没有年松照顾,我也活不到现在。”说话时,范定财不时抬头望向范年松,脸上挂着笑容,言语却充满愧疚。
范年松如此有孝心,有的邻里偶尔也会悄声问几句:“20多年照顾一个孤寡残疾叔叔,你到底图什么?更何况你老婆身体也不好,家庭负担又重,怎么不把叔叔送到敬老院去?”范年松听后总是很平淡地回答道:“他是我叔,总不能丢下不管吧!只要有口饭吃,我就不会让他饿着。”
范年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但是,他不等不靠,在家搞起了家猪、黄牛、鸡鸭等养殖,同时还被聘为村里的保洁员。通过勤劳双手,2016年底范年松如愿脱贫,在村里开展的评分定星中,他在发展产业、孝老敬亲等方面都得了满分,被评为“9星家庭”,还获得“第二届美丽埠头工程最美保洁员”称号。范年松表示,有了党和政府的关心,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往后自己更要把叔叔照顾好。
百善孝为先,范年松用他最淳朴的孝心,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孝敬叔叔的事迹在埠头也广为传播,成了大家学习的标杆。兴国县埠头乡宣传委员杨修清说:“古时候有孟宗哭竹生笋、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今天,范年松用他孝心义举,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多少个同咸同淡的日夜,多少个无悔付出的朝夕,范年松是照亮叔叔前行的明灯,是呵护叔叔安康的贴心棉袄,更是叔叔晚景从容的精神支柱。2018年,范年松被评为“赣州好人”,2019年被评为“江西好人”。范年松,一个朴实善良的农村汉子,用体贴入微和持之以恒诠释了孝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