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国胜 记者 余书福 文/图
今年54岁的陈建勇,是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赣州车务段龙回站的站长。1996年京九铁路开通时,他被分配到这座条件艰苦的小站工作。25年来,身边的同事换了一茬又一茬,陈建勇却数次放弃调离机会,以站为家,坚守至今。1月5日,记者来到位于南康区龙回镇窑下村的龙回站,听陈建勇讲述他与这座五等小站的不了情。
一起事故 历历在目
“同志们,安全无小事!马上又有新的一轮寒潮到来,大家在做好御寒保暖的同时,一定要仔细检查站内设备和站外安全设施,确保畅通,车辆安全。”1月5日上午8时许,记者来到龙回站时,陈建勇正召集职工在开晨会。晨会只有短短几分钟,但陈建勇却句句不离安全。
晨会结束后,陈建勇穿上黄马夹,一边在站区巡视,一边向记者讲述他与龙回小站的故事。
“你看,这一排松柏树是我栽下的,现在都长成七八米高了。还有站房边上的那块菜园,原是一块荒地,是我带职工开垦出来的。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我在这里已25个年头了。”忆起往事,陈建勇感慨万千。
陈建勇是四川资阳人,1996年9月京九铁路开通时,他被分配到龙回站工作。因工作出色,2002年升职为站长。
在外人眼中,龙回只是一座五等小站,只要带领职工保障好车辆会让工作就行,轻松自在。可身为站长的陈建勇却深知重任在肩。因为铁路安全容不得一丝麻痹和松懈,22年前发生的那起安全事故便是教训。
陈建勇清楚地记得,那是1999年8月26日晚,龙回站和往常一样,按着接发列车计划有条不紊地作业。凌晨1时40分由于快下班了,车站值班员抓紧时间填写有关簿册,此时信丰站客车88次已报开,南康站2819次也报开。当时为了快,上下行同时排列列车进路,因违反规定,结果造成上行出站信号无显示,和下行进站接车进路变成发车进路。车站值班员未处理过非正常接发列车,于是慌慌张张使用总取消按钮,造成控制台上全部闪灯,最后客车88次、404次全部晚点。
虽然只是造成列车晚点的一般事故,但22年过去了,这起事故仍令陈建勇记忆深刻。自2002年4月担任站长以来,陈建勇常以这起事故告诫职工,要求大家将“在岗一分钟,安全六十秒”牢记在心。
在陈建勇对工作认真负责、细致严格的态度影响下,龙回站再未出过影响列车运行的安全问题,车站也先后获得“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自控型先进班组”“江西省工人先锋号”等十余项荣誉称号。
以站为家 谢绝调离
采访中,陈建勇拿出他刚到龙回站工作时拍下的照片给记者看。照片里,车站设施简陋,周围环境一片荒凉。由于站房地势较高,职工用水只能在坡下挖个坑,待水蓄满后用瓢舀水,再用水桶挑到站里。上街买菜要走两三公里的泥泞路。站房周围没有树木植被,夏天烈日暴晒,冬天寒风肆虐。因为条件艰苦,新来的职工都想方设法调离此站。
“要想拴心留人,必须改造环境!”陈建勇利用休息时间带领职工先后打了4口井,终于解决了职工的用水困难。为美化车站环境和解决买菜难问题,陈建勇移栽了树木,并组织职工种花栽草,开荒种菜。经过大家多年的努力,龙回站如今站容站貌焕然一新,站长室、活动室、学习室、娱乐室、间休室、职工食堂等一应俱全。走进站区绿树成荫,环境优美。陈建勇除带领职工开垦荒地一亩多用于种菜外,还利用站场空地,每年饲养鸡、鸭、鹅、兔近百只。通过种植蔬菜,饲养家禽,不仅充实了职工的业余生活,还大大地减少了生活开支,丰富了职工伙食。
寒来暑往,陈建勇已在龙回站工作25年了。作为一名铁路工人,他见证了中国铁路的飞速发展和旅客出行方式的改变。陈建勇说,早年龙回站还会办理客运业务,当时吉安至定南7215次和定南至吉安7216次临客会进站停靠。这趟往返临客逢站必停,被沿途民众亲切地称为“公交火车”。尽管速度慢,但因为票价便宜,每天有近百名旅客进站乘车。“那时车站挺热闹的,经常有村民挑着家中的土特产乘火车到南康区、章贡区等地去卖,作为站长心里还挺自豪的。”该趟临客停运后,没有旅客进站乘车,龙回站便实行全封闭管理,职工也由原来的12人减至现在的6人。每天除了列车呼啸而过,几乎没有外人涉足,车站显得特别冷清。说话间,陈建勇的言语略带伤感。
“您在龙回站一干就是25年,期间就没有想过离开吗?”面对记者提问,陈建勇说,曾有数次机会调到大站去工作,但都被他谢绝了。“刚来时条件那么艰苦都没想过离开,而今早已把站当家了,我舍不得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守初心、担使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组织信任,我愿意在此干到退休。”
一家三代 投身铁路
龙回站虽是京九线上的一个五等车站,但每天通过的火车有100多列,春运期间更有170多列,且凌晨1时到3时最忙,平均四五分钟就有一趟列车通过。
身为站长,除了公休假外,平时陈建勇几乎都在龙回站里度过。每年春节是举家团圆之日,他会安排职工回家过年,自己则坚守车站值班。20多年来,陈建勇先后获得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赣州车务段“火车头奖章”“先进生产工作者”“十大安全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等20多项荣誉称号。2015年,他被评为“全国铁路劳动模范”。
工作中陈建勇尽心尽责,是名好站长、好领导。对于家庭,他却充满愧疚,自认不是好儿子、好父亲。
陈建勇说,其父亲是名铁路工人,因工作出色获得过好多荣誉,自己走上铁路岗位是受父亲影响。1992年父亲去世后,母亲随他一起生活。1996年来到龙回站工作后,母亲随他来到赣州定居。让陈建勇愧疚的是,因忙于工作,85岁的老母亲大多时间独居在家。由于车站地处偏僻,雇请烧饭的阿姨要不嫌路远,要不嫌工资低,换了一拨又一拨。陈建勇只好动员妻子杨秀英到车站烧饭,这一干就是十余年。因忙于工作,陈建勇只能每月回家一两次看望老母亲。四川资阳的岳父岳母也已年过八旬,老家还有姐姐妹妹,因路途遥远几年才能回家一次。
陈建勇的女儿陈萍说,从上小学开始就独自走路上下学,父亲从来没有接送过自己,她曾写过一篇作文叫《别人的爸爸》,以此表达对父亲的不满。女儿眼中“别人的爸爸”,在职工眼中却是好站长。2014年8月,车站副站长朱小林的小孩因病住院治疗,当时正值暑运高峰,列车运行密度大,车站把控安全的压力不言而喻。陈建勇二话没说,为朱小林替班30多天,直到朱小林的孩子病情好转回站上班。
给不了女儿陪伴,便努力成为女儿的榜样。陈建勇获得的“火车头奖章”“全国铁路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给了陈萍莫大的鼓励。大学毕业后,陈萍到赣州西站工作。与父亲一样,陈萍勤学业务,在2018年和2019年的南昌铁路职业技能竞赛客运决赛中,一举拿下售票员第一名和客运值班员第二名的好成绩,她也逐渐懂得父亲当年的那份坚守和执着,对父亲的看法由不满转向崇敬。
说起儿子陈伟,陈建勇倍感自责,因为儿子满月不久就交由奶奶照看,他和爱人长年驻守车站,几乎都没有管教过儿子。欣慰的是,儿子明年就将大学毕业,并与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合同,届时也将成为一名铁路工人。
25年来,陈建勇坚守岗位,每天带领职工迎送一列列火车南下北上。每当车辆驶过,司机都会以鸣笛的方式向他们致敬。正是有了像陈建勇这样甘于寂寞、乐于奉献的铁路工人,默默地守护着铁路大动脉的畅通,才有了一列列火车的平安运行,才有了我们回家路的顺畅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