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生 记者 吴明河
读《清溪红色宣传读本》、看法律法规宣传栏、听法治宣传讲座……近日,在赣县区清溪村,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村民普法的“课堂”,这是该区加强法治宣传,推进基层治理的日常场景。
近年来,赣县区创新思路,科学谋划,整合全区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治宣传、基层法律服务等法律服务职能,不断提升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的覆盖率、知晓率和满意率。该区19个乡镇全部建起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300个村居建起了公共法律服务室,公共法律服务乡村实体平台实现全覆盖,打通了法律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贴身“法律顾问”确保普法服务“恒在线”
“李律师,通过你解答,我在广东的工伤赔偿问题,到劳动部门反映后已经得到了解决。真的很感谢村务公开群里的‘法律顾问’!”近日,赣县区南塘镇居民刘某华给律师志愿者打了一个感谢电话。这只是该区司法局组织法律服务志愿者开展“包乡进村入群”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事例。
为更好地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进一步发挥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作用,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2019年,赣县区司法局创新公共法律服务方式,推出法律服务志愿者“包乡进村入群”活动,活动首期招募57名法律服务志愿者,覆盖该区19个乡镇300个村(居)。依托“1+N法律服务志愿者”工作机制,即在每个乡镇和村(居)安排1名司法行政干部带领1名以上法律服务志愿者到所服务乡镇,通过加入各村(居)村务公开群,开展法治宣传,提供法律服务,打破时空限制,真正实现了法律服务全覆盖、零距离,让普通老百姓都有贴身的“法律顾问”。志愿者主要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法治宣传、参与人民调解、提供法律援助、培训农村“法律明白人”等八大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据统计,截至目前,志愿者解答群众线上线下法律疑惑超过3000个,参与调处山林邻里等矛盾纠纷超过200余起,引导群众办理法律援助23件,参与“法律明白人”培训活动46场,培养骨干5000多人。这一做法得到了省司法厅肯定及推广宣传。
“智尧释法调解坊”开启“援调对接”新格局
去年9月,张某和谢某因关系不和闹离婚,两人从广州回到家乡,来到“智尧释法调解坊”接受调解,经过调解员2个多小时的劝导,张某与谢某握手言和。这只是“智尧释法调解坊”快速、便捷、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典型案例。
“法律援助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除了面临案多人少的矛盾外,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过程中,因部分受援群体法律意识薄弱,关键证据难以收集,许多诉讼主张举证不能而难以得到支持,而且过程比较漫长,处理不好易酿成纠纷,甚至引发‘民转刑’案件,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赣县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吴智尧受访时坦言。
为破解难题,2017年9月,赣县区综治中心、司法局联合在区法律援助中心设立“智尧释法调解坊”,开启“援调对接”新格局,此举为全国首创。调解坊主要由律师、法官、仲裁员、法律服务工作者、社会志愿者专业人士等9名成员组成,坚持“宜调优调、援调对接、释法调解、调解宣传”的理念,主要对农民工、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涉及讨薪、工伤、赡养、家庭暴力纠纷、扶贫领域维权等适合调解的法律援助案件,优先采取调解方式处理,让调解“走在前”,为减少“民转刑”案件、维护地方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被当地群众誉为“法治阳光的播撒者”。
“打造‘智尧释法调解坊’是赣县区积极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一个有益探索,通过打造‘调解+法援’的工作机制,为困难群众解决纠纷打开了另外‘一扇窗’,开启了赣南‘客家矛盾客家调’的新思维。”赣县区司法局党组书记罗敏慧说,2020年,该释法调解坊共调解结案20余起1000多件,为1000余人挽回了总计100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赣县区法律援助中心还成为我省唯一被司法部确定为联系点的县级法援机构,法援工作从赣州市排名倒数第一成功逆袭为全国示范。
融合文明实践实现基层法治“高质量”
今年1月3日,赣县区南塘镇清溪村在丁氏宗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行姓氏普法及矛盾纠纷调解队伍培训,培训邀请调解专业人士讲解矛盾纠纷化解典型案例和实践经验,以身边人解决身边纠纷,化解身边矛盾。
清溪村是人口大村,有吴、罗、丁等十几个姓氏,因土地权属、家庭邻里、婚姻情感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多。为此,赣县区司法局创新机制,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基础,积极开展“枫桥经验”本土化实践,做实“客家矛盾客家调”“客家人管客家事”工作,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文明与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赣县区司法局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工作,乘势而动、顺势而为,积极构建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相适应的法治宣传教育、法治文化传播、基层依法治理、志愿服务实践等体系。通过充分发挥祠堂文化宣传教育的正能量,将其打造成为农村先进文化、法治教育的传播主阵地,成为传承文化、崇德向善的“文化礼堂”“法治课堂”和“文明殿堂”。“抓住法治建设与文明实践融合发展的‘牛鼻子’,谱写普法依法治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同频共振的‘协奏曲’,有效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赢得群众点赞‘大拇指’。”赣县区司法局局长孙美萍说。
同时,该局积极利用好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将法治宣传与红色元素充分融合,实现基层依法治理高质量。例如清溪村姓氏普法及矛盾纠纷调解队伍通过编印一本《清溪红色宣传读本》、挖掘一批红色元素典型事迹、组建一支宣讲队伍、实现一体传承融合发展等“八个一”措施,多举措推动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有机融合,浇灌好家风好族风好民风好村风的“培植土壤”,促进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打造具有赣南客家特色的“平安法治”和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