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定点帮扶暖民心

  □记者  张惠婷

  3月11日,记者走进兴国县方太乡,省委办公厅的帮扶印记处处可见。在百丈村,九成以上农户盖起混凝土住宅,告别“脏乱差”;在宝石村,千亩油茶示范基地让绿水青山成为富民资源。在省委办公厅的资金支持下,方太乡率先在兴国县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全乡1.7万多名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1988年至今,省委办公厅连续33年定点帮扶方太乡。如今的方太乡,千山披绿,瓜果飘香,村庄秀美,百姓和美,成为赣州市文明乡镇。

  秀色小桥、清溪流淌、草木茵茵……这是宝石村村民陈发荣新家门前一景。他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乡里人也过上了城里人的好日子。”

  每天劳作后,陈发荣都会到门前的小溪边洗把脸,喝一口清泉水。丧妻无子且失去劳动能力的他怎么也想不到,不花一分钱就能住进宽敞明亮的移民安置房里。得益于省委办公厅的帮扶,宝石村高标准建设移民搬迁安置点,为陈发荣等特困危居村民建起连排二层楼房,并统一配套生活设施,无偿交付使用。现在,陈发荣每天负责安置点周边的环境卫生,每月能有500元收入,加上低保等各项收入,生活问题得以解决。

  省委办公厅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利用山区无污染的优势,带领群众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宣传政策,争取资金,对接资源,技术指导,寻找销路……产业扶贫的每个环节都凝聚着帮扶干部的心血。

  “以前只能靠种田维持生计,现在每个月至少有20天在基地务工,申请的创业贷款还以入股的方式投入到基地中参与分红,收入很不错,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宝石村村民侯礼秀一边在油茶基地干活,一边对记者说。

  在省委办公厅的有力引导下,方太乡初步形成了万亩脐橙基地、万亩油茶基地、千亩茶叶基地、千亩烟叶基地、千只肉兔养殖基地、百亩蔬菜基地、百千瓦光伏基地的“两万三千两百”产业格局。通过入股分红、反租倒包、订单生产、基地务工等方式,全乡1000多户群众转型为产业工人,实现稳定脱贫。

  在井口村村口,村民自发竖立的“感恩碑”格外醒目。“没有省委办公厅的帮扶,就没有我现在的新生活。”村民张继全的肺腑之言,道出了方太人民的共同心声。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印记
   第05版:红土
   第06版:法治
   第07版:教育
   第08版:广告
老树春深更著花
定点帮扶暖民心
赣州小微企业可免不动产登记费
图片新闻
为困难群众送温暖
市委深改委召开第十次会议
关于五届市委第十一轮巡察的公告
强化金融服务助力“六稳”“六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