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乐 特约记者 张声
日前,一份喜讯传来,兴国县实验小学少先队大队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这是经党中央批准,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授予少先队集体的最高荣誉。
兴国县实验小学创办于1959年,现有76名中队辅导员,4455名少先队员。近年来,兴国县实验小学以常规教育为主线,以德育教育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为目标,深入推进少先队各项工作,深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引导少先队员勤奋好学、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学校各项少先队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兴国山歌进校园、足球进课堂等特色活动深受师生家长喜爱。
完善基础阵地建设
“同学们,我们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我们的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牢记历史,刻苦学习、强化本领,传承红色基因,继承优良传统,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兴国县实验小学红领巾广播站,少先队员围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这一主题,通过话筒为全校师生讲述红色故事,一起重温革命历史。该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内容由队员们自己采编,每天播出两次,成为少先队建设强有力的宣传阵地。
近年来,该大队不断完善阵地建设,规范队室管理。学校各宣传阵地定期有质量地播出和更新内容,给队员们带来了最前沿的信息,让队员从小树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理念。学校大队部队室、活动室在规范化布置的前提下,认真实施开放制度,使其真正成为“队员之家”。教室布置整齐统一且富有创意,板报的设计也使班级有特色,使它们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空间。
少先队工作的成败关键之一是辅导员工作的态度和能力。学校组织全体辅导员就少先队工作进行培训,有力促进了年轻辅导员业务能力的提高。所有班主任老师参加了班主任培训,从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辅导员。通过电视、广播、座谈等培训出一批优秀小干部,使他们成为各中队开展活动的积极分子。目前,该校已基本建立了一支能力强、威信高的小队长队伍和一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队员队伍。
强化思想品德教育
“服装整洁领巾飘,背好书包上学校;家长留步校门外,零食早点不进校;见到老师问声好,勤奋进取有礼貌……”每个学期的《开学第一课》,兴国县实验小学少先队大队都会把自编的《一日常规歌》教授给每一位少先队员,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规则意识。
小学生求知欲旺、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是形成良好行为和品德的最佳时期,该校注重狠抓养成教育,及时纠正队员不规范言行。新生一入学,就从升旗仪式的排队、敬礼做起,教他们做到升旗时行队礼或注目礼等,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他们进行常规训练,为保证养成教育的实效性,该校采取班主任严抓实管、正反两方面教育相结合的办法,促进孩子们稳定、健康向上的积极发展。
学校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全方位对队员进行思想教育,并寓教于活动之中。学校利用元旦、六一、教师节、国庆节、建队日等有利契机,通过举行队日活动、刊出宣传栏、国旗下讲话、新队员入队仪式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新生佩戴上鲜艳的红领巾,在队员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起建设祖国、建设家乡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
同时,邀请校外法治副校长组织队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号召队员们积极参与绿色环保活动,普及疫情防控、预防艾滋病等传染病知识教育,不断增强少先队员的法治意识、环保意识、卫生意识。
开展丰富多彩活动
在兴国县实验小学,不管是在音乐课、中队课上,还是上课前、放学时,孩子们总会唱起以“哎呀嘞”为开头的兴国山歌;绿茵场上,足球小将们精神抖擞,你追我赶,踢得颇有章法,不仅能根据教练的指示调整战术,传球、突破等动作也十分到位。
活动是少先队的生命线。近年来,该校开辟了红领巾四大基地(德育基地、阳光体育基地、社区服务基地、书香校园基地),着力打造“兴国山歌进校园、三棋进课堂、国学进课堂、足球进课堂、家长进课堂、关爱两红学子及留守孩工程”六张名片。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红旗大队、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等荣誉。
少先队重视传承红色基因,持续开展“红领巾心向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主题活动和“国家公祭日”“学习雷锋精神”“致敬一线工作者”等主题队会。此外,定期组织少先队员参观红色场馆、观看红色电影、唱红歌、寻访红色基地、讲述革命故事等,使少先队员接受精神洗礼,从小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此次被授予2020年度‘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称号,是对我校少先队工作的肯定,也让我们进一步坚定了抓好少先队工作的决心。我们将立足新起点,继续加强阵地建设,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少先队员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兴国县实验小学校长曾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