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庆荣 赤胆忠心,至死不悔

  □庄明辉

  面对异常险恶环境,他革命初衷不改,栉风沐雨,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面对凶狠狡诈的土匪,他英雄虎胆,身中七刀,依然毫无畏惧,浴血坚持游击战争,被誉为“一个砍不死的共产党员”。他就是石城县第一支革命武装的创建人杨庆荣。

  杨庆荣,又名从智,1888年生于石城县城一个穷苦工人的家里。因为家境贫寒,13岁的他被迫辍学,投师学做裁缝,后来成为一名缝纫工人。

  1927年8月底,杨庆荣与瑞金早期革命活动分子杨斗文取得联系,随后应他邀请前往瑞金。在杨斗文的启发教育下,杨庆荣认识到,穷人要翻身,就必须跟着共产党,就必须发动劳苦大众,开展武装斗争。1928年1月,杨庆荣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即,受党组织派遣,他回到石城组建革命武装。

  杨庆荣以裁缝身份为掩护,秘密联络革命积极分子。1928年2月19日,杨庆荣召集陈树帮等30多名进步青年,在屏山罗陂大岭下开会。会上,杨庆荣传达了地下党组织关于筹建工农武装的指示,并向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全国各地开展武装斗争的情况。会议研究并决定成立石城县第一支革命武装——罗陂游击队,陈树帮任队长、杨庆荣任党代表。国民党石城县政府把罗陂游击队当成眼中钉、肉中刺,组织起一支80余人的靖卫团“围剿”游击队。在杨庆荣等领导下,游击队运用灵活战略战术打击敌人。有一次深夜,趁着月色朦胧,杨庆荣率4名游击队员悄无声息来到屏山街上,将靖卫团骨干陈某捉到游击队驻地,要其家人向游击队交纳500银圆,后来其家人如数向游击队上交罚款。

  1931年2月25日,杨庆荣带领着30多名队员配合红十二军第三十六师,从宁都固村出发,向石城屏山进军。屏山境内的土豪劣绅及反动武装纷纷逃往山寨。2月29日,红军占领石城屏山。杨庆荣在屏山上街枫树坪召开群众大会,号召大家听共产党的话,帮助红军彻底消灭山寨的土豪和反动武装。大会宣布成立屏山区革命委员会和屏山区游击队,杨庆荣任区主席兼游击队队长。

  会后,杨庆荣全力以赴领导全区人民配合主力红军攻打各山寨的反动武装。广大群众积极配合,为红军提供情报,救护伤员,捐献粮食及各种攻寨器械,红军和游击队很快攻克了天福山、猪子寨等山寨,抓到土豪劣绅及靖卫团丁100余人,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及财物,革命的力量也得到了增强。

  1931年3月6日,石城境内的主力红军奉命撤离石城,投入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战争。为了巩固和保卫红色政权,石城县革委会决定设立县军事部,杨庆荣任部长,统一指挥全县武装。3月11日,小松靖卫团头目温建中率领80多名靖卫团丁攻打小松区政府,杨庆荣率县游击队120多人前往增援,在古松牛皮岭遭到靖卫团埋伏。杨庆荣审时度势,指挥游击队机智地突破了敌人伏击圈,乘胜占领小松,先后恢复了小松和丰山区革委会。

  1931年7月13日,朱德总司令来小松镇,听取了杨庆荣关于建立地方武装、保卫红色政权的情况汇报,并对石城今后的武装斗争作了重要指示。临别前,朱德还拨了30支枪来充实石城地方武装。

  1932年2月,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石城县革委会军事部组建了县独立团,有450人、220支枪,杨庆荣任兼任团长。3月,石城县委、县革委决定设立石城北区剿匪指挥部,杨庆荣任总指挥。杨庆荣率领县独立团开赴石城北区作战,成功地击溃了周寿松等一批地方反动武装。

  1932年4月,石城县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6月,石城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派杨庆荣进驻丰山区,协助区委、区苏维埃政府工作。杨庆荣废寝忘食地工作。有一天,一群土匪包围丰山区苏维埃政府。杨庆荣睡意正酣,突然妻子推了他一下。醒来后,他抓起枪就往外面走。四五个匪兵迎面而来,举起刺刀向他扑来。杨庆荣来不及躲闪,胸口被刺了一刀。他果断向匪兵开了几枪,想趁势突围,却被敌人从背后连刺几刀,昏迷过去。附近群众赶到后,发现杨庆荣身中七刀,大家立即把他送去抢救。经历了三个多月的抢救,杨庆荣凭着钢铁般的意志挺过来了。

  杨庆荣伤愈出院后,由于健康原因无法再到前线指挥作战,因而改任县苏维埃政府土地部部长。但是,杨庆荣没有气馁,依旧保持坚定乐观的态度,投入到分田、查田、组织生产、“扩红”支前等工作中。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石城县城很快被敌人占领。杨庆荣率县游击队大队,由县城转移到屏山等地浴血坚持斗争。1935年2月,游击队遭到敌人袭击,队伍被打散。杨庆荣辗转到石城横江、洋地、屏山一带的山林隐姓埋名,过着野人般地生活。1943年冬的一天夜晚,风雪交加,瘦骨嶙峋的杨庆荣溘然病逝,时年55岁。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红土
   第04版:专题
   第05版:时事
   第06版:时事
   第07版:法治
   第08版:教育
八七会议精神在赣南的贯彻
杨庆荣 赤胆忠心,至死不悔
从红色资源中汲取精神营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