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晨
在清贫困苦的生活中,他养成了勤劳自强的品质;在反动势力的剥削欺辱中,他养成了刚烈不屈的性格;在恶劣艰苦的斗争环境里,他理想信念坚定,不惧危险,英勇斗争,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就是定南籍革命烈士张运庭。
张运庭(又名张栈,外号“鹧鸪竹”),1908年生于定南三亨乡(今岿美山镇)寨头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父母相继病逝后,张运庭被迫辍学,跟伯父一起为地主放牛赶鸭,砍柴割草,过着食难果腹、衣难蔽体的苦日子。
随后,张运庭拜师学篾匠手艺。他跟着师傅走村串户,有时还远走邻省邻县。在颠沛磨难的生活中,他养成了刚烈不屈的性格和不畏强暴、扶贫助弱的品质。比如,他帮助远房兄弟向地主讨要拖欠的工钱,阻止伪保长抓壮丁,提前支取工钱给高烧不退的邻居小孩请郎中治病,等等。在广东和平县热水乡作手艺时,他接触了一些农会干部。当知道那里有保护农民利益的工农武装后,张运庭受到极大震动,逐渐接受革命思想。
1945年10月,为了保存和壮大革命力量,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第三支队(对外番号为九连山区人民自卫总队,简称为自卫总队),转移到赣粤边境的九连山区进行游击战争,成立了中共九连山区工委。同时,自卫总队派出武工队深入定南三亨的板埠、左拔一带宣传发动群众,沉重地打击了地主恶霸,从而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倾力支持和热烈拥护。
张运庭得知武工队的这些情况后,深受鼓舞。他不顾白天的辛苦劳作,经常跑几十里山路,主动接近武工队的同志。在陈一民、吴毅等人的教育启发下,他很快接受了革命思想。在他的主动要求下,武工队同意他返回寨头村开展宣传活动。
回到寨头后,张运庭积极发动群众参加破仓分粮、减租减息的斗争,并协助武工队筹粮筹款、运送粮食、探听情报和进行反“三征”(征兵、征粮、征税)、反内战的宣传。他的活动引起当地反动势力惶恐。伪保长张振汉多次威胁张运庭的伯父:“要是鹧鸪竹再搞这些赤化事情,到时连你们也一起抓去坐牢!”一向胆小怕事的伯父担心侄儿出事,便提出要为张运庭娶亲,并劝他本本分分地做生意过日子,不再干革命了。张运庭坚决地回应伯父:“革命我是干定了。谁也不要劝我,我还不想娶亲,免得连累别人。”接着,他又说道:“要改变我们的贫苦生活,改变被像张振汉这样的地主恶霸压迫剥削的命运,就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只有拿起武器,才能打倒反动势力,才能彻底改变我们穷苦大众受苦受难的黑暗世道!”伯父被他说服了,他的堂兄弟们也参加了游击队。
1947年2月,广东反动政府调集人马对九连山区进行了疯狂扫荡、“清乡”,大肆捕杀残害游击队员、革命家属和进步群众。目睹残酷的斗争局势,张运庭不但没有被吓倒,反而义无反顾地加入了由九连山工委领导的三南人民义勇队(简称为三南队),并随部队转战各地,打击区乡反动政权和地主恶霸的反动武装。12月3日,他参加了攻打三亨乡公所的战斗。这次战斗缴获了一大批武器弹药、粮食和其他战略物资,使国民党三亨乡公所和地方反动势力再不敢轻举妄动。随后,他随部队转战南北,英勇杀敌,多次得到部队表扬,不久升任二支队小队长。
1948年1月,张运庭参加了攻打广东和平浰源乡公所的战斗。3月,他奉命带领队员回乡与伪保长张振汉作斗争。每一次战斗,张运庭都不惧危险,表现英勇。4月初,根据上级指示,他带领游击小队以做工为掩护,分散在龙南的临江、南亨一带,宣传发动群众,以发展壮大游击队伍,寻机袭击小股敌人。4月7日,他只身回到寨头,与黄溅标等人商量到东坑玉竹山智取国民党军埋藏的武器一事。他在排下屋场东头的土炮楼里负责接应工作。4月9日傍晚,他一边在排下屋场的土炮楼里做群众工作,一边焦急地等待着黄溅标等人取枪的消息。
由于被村里的一个地痞发现并告密,敌人包围了排下屋场。张运庭先是镇定地安排群众疏散,并交待他们设法出去找到黄溅标等人,告知他们改变原定计划。接着,他便迅速用家什把炮楼门顶好,借炮楼做掩护不停地阻击敌人的进攻。
天色渐晚,张运庭眼见子弹快要用尽了,游击队也不在附近,便想办法突围出去。他发现这个破旧炮楼的楼顶是用瓦盖的,到处都有窟窿,可以借外面的枪声和嘈杂声将瓦移开而不被敌人发现,然后从瓦面上突围出去。于是,他赶忙爬到栋梁架上,选择好方位,折断已腐了的椽子爬上了瓦面。然而,当他从炮楼顶跃到另一屋面上时,不幸被敌人发现。敌人边叫喊边朝他开枪。他的左眼、右手被子弹击中,重重地摔了下来,昏了过去。
张运庭苏醒后,挣扎着支撑起来,愤怒地向敌人扫射出最后几发子弹。气急败坏的敌人疯狂地朝负重伤的张运庭开枪,直到他气息奄奄。张运庭为了党的革命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时年4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