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以建设创新型赣州为目标,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这离不开赣南大地上科技工作者的辛勤耕耘、攻坚克难、潜心追梦。日前,由市委人才办、市科协、市科技局、赣南日报社、赣州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赣州市第六届“十大科技创新人物”评选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共评选出“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和“十大科技创新人物”提名奖获得者20名。今日起,本报开设“人物风采——赣州市第六届科技创新人物系列报道”专栏,对获奖者和团队的创新创业事迹进行逐一展示。
□记者喻晓佩
说到青年才俊,邝圣庭可谓是个中的杰出代表。才31岁的他不但拥有令人羡慕的高学历,身为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特别研究助理,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负责和参与了多个重点项目,并获得了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2020年度“优秀工作者”、2021年赣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之所以回到赣州并选择了稀土发展方向,完全基于邝圣庭对家乡的热爱。2010年,他从上犹中学考入辽宁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在思索今后从事什么工作领域时,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赣州丰富的稀土矿产资源。要做便做家乡的特色!打定主意后,他开始接触了解稀土、特别是稀土分离方面的知识。因成绩优异,邝圣庭临近毕业时获得了研究生保送资格,得以继续在自己喜欢的研究领域深造。2014年,他又有幸进入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廖伍平研究员团队攻读博士学位,从此,更是与稀土结下了不解之缘。
因为热爱,所以专注。研究生期间,邝圣庭针对包头矿、四川矿、南方矿中相似稀土元素难分离的问题,开发了系列双功能团有机磷萃取剂,部分萃取剂实现了实验室规模百公斤级的批量制备;共发表10余篇国际学术论文,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参加了多项科研项目及中试项目,并获得了中国稀土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荣誉。良好的学术锻炼为其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9 年11月,邝圣庭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毕业,获得博士学位。次年3月留在课题组工作,任特别研究助理,4月起双聘至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材料与化学研究所工作,协助稀土萃取团队的建设,从事新型稀土分离技术研究及稀土资源综合分离回收工艺开发与产业化工作。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他主持承担了中科院和江西省的项目课题,并围绕中科院、赣江院及企业的多个项目任务,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用于稀土分离及纯化的萃取剂和分离材料的设计与合成研究及产业化的应用研发工作。
回到赣州工作后,邝圣庭及其所在团队以奔跑的姿态开新局,致力于科研攻关并取得了重大突破:针对南方离子型稀土矿中高丰度钇元素的分离,其所在团队开发了高效钇分离萃取剂及离子型稀土矿氧化钇分离新工艺,实现了新萃取剂的吨级工业制备,完成了基于新萃取剂的氧化钇分离新工艺中试验证,实践证明,该新型萃取剂彻底解决原有环烷酸萃取剂长期使用不稳定,易乳化,批次产品萃取性能差异大,使用周期越来越短等问题,有望替代现行的环烷酸分离钇工艺。该成果于2021年7月在赣州通过了由中国稀土学会组织的院士专家组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属国内外首创,具有创新意义。目前,相关的分离工艺正在稳步推进产业化。
作为一名有情怀的科研人员,邝圣庭特别喜欢莎士比亚的一句话“期望落空,总在众望所归之处,期望常现,总在心灰意冷之时”。他说,这正像科研过程中的不可确定性、不可预见性。科研工作是枯燥的,想要成功,要有充分的耐心和面对失败毫不气馁的恒心。同时,他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践行科技报国之志;坚持“四个面向”,为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贡献科技力量;增强创新自信,全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良好风尚。为此,他将更加坚定扎根赣州这片红土地的信念,感恩奋进,继续勇担重责、多出成果,为家乡的稀土科技事业发展作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