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钟清兰 特约记者刘兆春
会昌成为全国第一个党建标准化试点县;会昌米粉成为全国首家米制品出口欧盟解禁企业和全国首个通过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定的米粉产品;会昌氟盐新材料产业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进入抬头起势、裂变发展阶段,前景广阔……自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口支援会昌以来,始终上下一条心、工作一盘棋,把苏区群众当亲人,把赣南振兴当事业,帮助破解了一大批振兴发展难题,为老区振兴发展持续不断地注入了强大动力。
十年帮扶,满怀真情。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倾情支持和一批批挂职干部的接续奋斗下,会昌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群众满意度、幸福感不断增强,为会昌继往开来打造“三地一城”、建设“独好会昌”积蓄了强大力量。
高位谋划 凝聚振兴发展合力
“老区的事,怎么支持都不过分。”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坚持把对口支援会昌列入总局党组的重要议事日程,出台了一系列对口支援文件,要求全系统上下把做好对口支援工作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重要政治责任。为确保对口支援有效落实,总局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总局各委办司局等领导同志纷纷来到会昌献计施策。
联系阿里、京东、北方华录、中交路桥等企业集团调研考察会昌产业发展;多次带队赴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等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协调华中检测认证集团,努力推动其在会昌孵化科创板上市……自挂职担任会昌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以来,张颖以其宽阔的视野、精湛的业务和优良的作风,引项目、争资金、寻支持、促宣传,真情融入、真抓实干、真锤实炼,倾情服务会昌振兴发展。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先后派出的每一位挂职干部,始终把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为了会昌和赣州的振兴发展事业奔波于京赣两地、乡村之间,当好了部委与县里沟通协调、政策落实的“联络员”“协调员”“执行员”。
标准化理念有利于提高发展质量,优化会昌发展环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充分发挥其职能优势,指导会昌实施标准引领战略,用标准化理念、标准化方法,推动会昌集约式和内涵式发展。先后开展了“质检高级专家苏区行”等一系列“启智”活动,将标准化思想全面融入会昌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同时指导会昌探索建立了基于ISO9001标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全国首个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体系,并获得全国首张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帮助会昌麻州镇列为全国第三批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将会昌列为全国第一个党建标准化试点县,与国家标准委机关开展联学联做,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显著增强,会昌在全国党建标准化试点工作交流会上作经验介绍。
倾力帮扶 助推产业提质升级
5月31日,在赣州东南端的会昌县筠门岭镇,会昌氟盐新材料产业基地生产设备鳞次栉比,项目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在项目建设点,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目前,该基地已入驻企业36家,项目46个,今年主营收入预计将突破120亿元,预计同比增长40%以上。
为支持会昌含氟新材料首位产业做大做强和促进园区安全绿色发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特种设备局专门印发《关于支持总局对口支援会昌县发展氟盐化工产业的函》,商请长三角、大湾区等地市场监管局支持会昌氟化工产业与国内大型重点氟化工企业建立联络员制度,为会昌首位产业招商引资奠定协作基础。此外,还先后组织了4批次国家、省市特种设备质检专家深入会昌氟盐新材料基地各企业开展全面“上门问诊”活动,帮助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提升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推动企业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经过多年发展,会昌氟盐新材料产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当前正处在风口上,发展势头迅猛、发展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大,已进入抬头起势、裂变发展阶段。2021年产业集群产值200亿元,预计2025年产业集群产值可达500亿元。
在多年的对口支援中,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大力推进产业“造血”扶贫,帮助会昌特色产业升级、提质、铸品牌。国家商标局、标准创新司大力支持“独好会昌”特色品牌创建,专门开辟绿色通道,并指定指派专家精心指导。会昌米粉成为全国首家米制品出口欧盟解禁企业和全国首个通过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定的米粉产品。指导该县成功创建国家毛竹标准化示范区、国家桔柚标准化示范区,大力推进“二品二标二区”建设,促成该县获批国家农业标准示范区,为会昌特色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会昌贝贝小南瓜种植标准示范区已成功获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地理标志产品 会昌米粉》《贝贝南瓜》《地理标志产品 会昌桔柚》三项会昌地方标准获批发布实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帮助赣南油茶、会昌米粉先后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使赣州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到12个,占全省的四分之一,为赣南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打响了靓丽的地域名片。
拓展成果 乡村振兴接续推进
初夏时节,走进会昌县洞头乡,绿荫掩映下,房屋错落有致、村道干净整洁、文化广场独具畲族风情……乡村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以前我们村是一个穷山沟,十分破旧,现在改造得这么漂亮,吸引了好多城里人和外地游客来玩,这得感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对口帮助。”洞头乡洞头村村民蓝玉萍说。
洞头畲族村是典型的山区村,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落后。对口支援帮扶会昌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动要求挂点帮扶偏远贫困的洞头乡,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帮助洞头乡打好脱贫攻坚战,积极协调争取各方面的政策、资金、项目,推动洞头乡全面提升发展能力。
目前,洞头乡雪莲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已基本成型,3500亩国家级毛竹标准化示范基地和1200亩芙蓉李公园已经建成,道路、水利、卫生、学校等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如今,记者看到的是一个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旅游小镇,洞头乡先后荣获“国家卫生乡镇”“全国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江西省旅游风情小镇”等荣誉称号,吸引了众多游客到这里休闲旅游。
紧盯民生实事,助推乡村振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监管司大力推动深圳市场监管局与会昌联合开展“质量认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试点”。遴选了金蛋担等4家企业作为首批质量提升重点企业,为会昌打造湾区优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夯实关键支撑。同时,帮助引入四良科技在会昌开展“低碳可循环现代农业”项目建设,配合“质量认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试点”项目,共同推动会昌特色品牌的打造与推广。
针对推进乡村振兴的热点难点,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专业技术人才开发中心专门举办对口支援县市“乡村干部网络培训班”“乡村振兴带头人网络培训班”“抖音运营网络培训班”,组织会昌1200余名乡镇党政负责同志、乡村振兴分管领导、乡村振兴带头人、本土电商商家等参加培训,进一步提升了会昌基层干部推动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促市带省 推动老区加快发展
“援县促市带省”“立足会昌,辐射赣州”,这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口支援赣南的实施目标。由此,国家质检总局扎实实施促市带省帮扶工程,把赣州全域定为全国质检领域有关政策创新和实施探索实践试点基地,把平台建设作为支援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重点,出台了一系列量身定做的扶持政策。这些年来,总局落实的促市带省事项占总帮扶事项的60%以上,有力地推动了赣南开放型经济、重大平台建设、优势产业取得长足发展。
——批复同意赣州港成为全国内陆第8个永久对外开放口岸、内陆首个国检监管试验区以及肉类、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成为全国功能最齐全的内陆口岸之一。
——批准赣州成立国家油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该中心是目前全国唯一的油茶及其制品领域的国家质检中心。批准赣州筹建国家钨与稀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成为全省首家国家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这两个国家中心的批准成立或批筹,将为赣州市、江西省乃至全国油茶产业、稀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质量保障。
——支持赣州市市场监管局与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缔结长期友好单位,在检验检测、标准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建立全方位合作关系,促进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湾区+老区”市场监管合作典范。促成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筹建中国(赣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该中心的批筹将为赣州市服务本土企业、招大引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围绕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战略,支持“质量认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试点示范”工作落地会昌。借助深圳标准化研究院支持,开展包括脐橙、水稻等在内的优质农产品“圳品”评价申报工作,探索“高标准市场+高质量产区”的联动发展、协同管理模式,着力提升赣州农业产业质量水平和特色产品的竞争力,推动高品质产品供需高效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