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特约记者肖章荣)近日,记者走进于都县铁山垅镇丰田村,看到的是静谧的村居、绿色的产业,听到的是动人的红色故事以及丰田村与中华钨矿的深厚情缘。
丰田村是共和国第一国企——中华钨矿公司所在地,当年全村有69人参加红军。新中国成立后,有16%的劳动力在钨矿工作。在村里老人的记忆里,有很多口口相传的红色故事。
然而,曾为红色事业作出贡献的丰田村,农业却一度因土质差而不振。“1400多亩耕地,有1017亩不宜种植粮食。”丰田村党支部书记邱旺忠告诉记者。
近年来,于都县坚持矿山治理与生态保护、旅游发展、土地复垦等相结合,在中华钨矿公司旧址上建中国钨矿博物馆,对丰田村等周边村庄进行修缮提升改造,建铁山垅红色教育旅游休闲基地,以中华钨矿公司旧址为依托,以红色文化为主线,融合矿山历史、工业遗址、科普教育、山水林田湖项目和秀美乡村建设,打造集红色教育、工业旅游等于一体的红色教育旅游休闲中心。
经过多年的努力,丰田村环境美了,游客多了。2018年,丰田村开始发展牧草种植等农业产业,39户村民实现就近务工。
“平时,帮基地种草、施肥和割草,有80元一天,还能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伴。”脱贫户曾六招高兴地说,在牧草基地的工资,加上村里安排的公益性岗位工资,自己的收入不仅不拖累年轻人,还能存上一小部分。
“2021年,村集体经济增收23万多元,2022年目标是50万元。”邱旺忠告诉记者,当下,铁山垅镇已经在当地逐步推进自然生态、民俗风情、康养休闲等各类项目建设,推动文化创意、红色教育、乡村民宿、观光农业等产业协同共进、融合发展,着力打造钨金小镇。为更快地融入旅游业,今年村里将牧草产业改为经济效益更为可观的草皮培植,光这一项就能增收20万元。
如今,拦沙坝下,丰田人正在全力做好乡村振兴的“绿色”文章,昔日荒地变“宝地”,美了乡村,富了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