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宋嘉华 易雄辉 郑雅清)一排排客家房屋错落有致,五星红旗装饰的高杆路灯下,宽敞的沥青路、红色的健步道直通红军广场,木栈道沿河而建,河面水上乐园成了消暑好去处。盛夏,走进于都县靖石乡渔翁村,一派乡村美景映入眼帘。
“原来的渔翁村,到处是危旧土坯房和破旧栏厕,人居环境很不好,交通设施非常不便利。”渔翁村党支部书记郭平生介绍道,渔翁埠渡口是当年中央红军在于都长征集结出发的八大渡口之一。1934年,罗炳辉将军率领红五军团一万余名红军战士从渔翁埠渡河,当地村民不畏艰辛,不计报酬,连续三天三夜摆渡,顺利把红军指战员和伤病员送到彼岸,为红军长征出物出力,以自己的方式支持革命。
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加强规划,充分挖掘红色文化,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该村由合作社带头、群众参与,实现长效致富;做好“旅游+”文章,依托渔翁水库、渔翁埠红军长征渡口等资源,投入1400万元,建造水上运动基地,基地涵盖10公里江面水域,民宿、农家乐、餐厅、停车场、公厕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新建了640余平方米的码头,配备帆船、摩托艇、皮划艇等体验类船只100余艘。
截至目前,渔翁村日接待游客300余人次,村集体经济增收14万元,乡村旅游的发展给村民们带来了增收致富的希望。在家创业的村民郭捡发告诉笔者:“去年十一黄金周一天卖矿泉水营业额最高可达2000元,以前是想都不敢想,会有这么多人来这边远山村游玩!现在在家门口也可以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