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伟卿 钟燕林
汀瑞边游击战争亦称闽赣边游击战争,主要是指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以后,留守红军和游击队坚持在闽赣长汀、瑞金边界的三年游击战争。汀瑞边的三年游击战争,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934年10月至1935年4月,从集中兵力作战向分散开展游击战转变阶段;1935年5月至1937年8月,反对国民党“清剿”,恢复发展游击根据地阶段;1937年9月至1938年2月,从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转变阶段。
由于汀瑞边游击区是“苏区中央的所在地,土地革命的指导地区”“是引起敌人特别注意的地区”,因此,1934年11月中央苏区被国民党军占领后,遭受到敌人特别残酷的屠杀与严密的镇压,许多共产党员和苏区干部全家被杀。据不完全统计,1934年12月至1935年1月,瑞金就有1.8万余人惨遭杀害,其中,仅武阳区,一次被国民党保安团枪杀的群众就有500多人。面对国民党军疯狂的烧杀抢劫,汀瑞边区人民和红军游击队没有被吓倒,没有被征服。他们在共产党领导下,顽强地同国民党军及豪绅地主展开斗争。
1935年5月,突围部队在白竹寨会合后,又转移到汀瑞边境观音岽附近的丝茅坪。中共瑞金特委书记赖昌祚在丝茅坪主持召开了中共瑞金县委扩大会议,提出了“保存实力,分散活动”的方针。并决定将游击队分成九个小队,每个小队约20人至25人。这个会议是在与中央分局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召开的,是汀瑞边游击区斗争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是汀瑞边游击队斗争由被动逐转向主动的起点,实现了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
汀瑞边游击队先后主要有三支,分别是赖昌祚、钟得胜领导的瑞金游击队;胡荣佳、彭胜标领导的桃古游击队;刘国兴领导的武阳游击队。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和假游击队的频繁活动,游击队过着“天当被、地当床,野菜野果当干粮”的野人般的生活。游击队员主要靠竹笋、野菜、野果充饥,有时“几天吃不到一粒米,下雪天连野菜也找不到”。队员的头发都有两寸长,但大家没有怨言。在艰苦的岁月里,有些队员在战斗中牺牲了,饿死、冻死的也有,失散的也有。
1937年4月,汀瑞边三支游击队在各自孤军奋战两年后,终于冲破国民党的分割封锁,摆脱了各自为战的局面,使汀瑞边游击区的斗争进入新的阶段。三支游击队的会合,壮大了游击队的力量,增强了游击队员们胜利的信心。游击支队组建后到1937年9月止,共进行战斗10多次,其中智取青山埠最为惊险,一枪未发,抓了20多个俘虏,缴了30多支枪,千余发子弹,拔掉了敌人的一个反动据点,周围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在长期的斗争中,红军游击队和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患难与共,呼吸相通。为保护红军游击队,人民群众视死如归,牺牲自己,在所不惜。一次,武阳区游击队领导人刘国兴在秦坑黎家了解情况时,突然被保安团包围,黎带娣机智地把刘国兴推倒在床上,顺手把被子盖在刘国兴身上,痛哭流涕地喊叫:“儿呀!你死了我怎么办?”保安团两个团丁闯进房门,见床上被子里裹着“死人”就赶紧出了房门,刚好碰上了黎带娣的丈夫李长根。他们立即把李长根抓走严刑拷打,要他交出刘国兴。李长根宁死不屈,始终回答:不知道!”就这样,这对夫妇保护了刘国兴的安全。
游击队所需的日常用品,是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帮助解决的。钟文芳、卢衍宾两位群众接受游击队采购药品的任务后,在瑞金县城购买药品时,用的钱是游击队打土豪罚的款。当时,由于不知道豪绅地主在纸币上做了记号,他们被国民党军抓住,要求供出游击队的下落。他俩坚贞不屈,严守秘密,直至壮烈牺牲。
随着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局面的开始形成,汀瑞边游击区的斗争也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汀瑞边游击队的领导一致认为在思想上如何实现转变,怎样同国民党地方当局进行谈判等重大问题,必须请示上级,因此决定:一方面,派彭胜标前往赣粤边游击区,向中央分局负责人项英、陈毅汇报工作,请示对今后工作的指示;另一方面派胡荣佳到闽西游击区向闽粤赣省委再次汇报闽赣边游击区的情况。1937年9月,在大余池江办事处听取了彭胜标关于汀瑞边游击区的情况汇报后,项英说:“我们离开瑞金,整整3年了,汀瑞边的人民和游击队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现在已渡过难关,迎来光明,红军游击队虽然只剩下百把人,但这是革命的骨干,是中国人民抗日的中坚力量。”
1938年2月上旬,汀瑞抗日游击支队300多人离开瑞金,经福建水口、新泉等地,到达龙岩的白土,与张鼎丞部会合,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团第二营,杨洪才任营长,钟德胜任教导员,还有部分人员编入第四团第二营。3月上旬,坚持汀瑞边三年游击战争的红色战士,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挥师北上,从白土出发,经长汀、古城、瑞金、于都、赣州,后乘船至樟树,乘火车到皖南,奔赴抗日战场。与此同时,留下了刘国兴等一批干部,在瑞金、长汀两县领导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汀瑞边三年游击战争,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击队之所以能在三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摧不垮,打不烂,拖不散,始终坚持斗争,直至最后胜利,主要是红军游击队全体指战员坚贞不屈和英勇善战的结果,是游击区人民群众真心实意支援的结果。红军游击队和苏区人民群众用鲜血和生命的巨大代价,抗击了国民党军和豪绅地主武装,掩护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保存了革命骨干,对中国革命作出了贡献,在中央苏区史上谱写了一曲悲壮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