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燕凤 罗敏 见习记者陈缘缘/文 记者侯乐沛 肖靓/图
12月22日,赣州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隆重开幕。今年大会期间,我市首次开设“人大代表通道”“局长通道”,邀请部分人大代表和部门负责人集中接受媒体采访,回应群众关切,凝聚发展共识。当天大会开幕前,在赣州大剧院一楼东南角,首场集中接受采访开启,三位人大代表先后走上通道,围绕“聚焦八大行动、争创第一等工作、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接受记者采访;四位局长(主任)则围绕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落实稳增长经济政策、优化营商环境、科技产业发展等方面内容回答记者们的提问,回应社会关切、传递民生温度。
着力解决好群众
最关注的民生问题
“我所在的赣江街道,地处章贡区河套老城区,老年人多,养老问题,可以说是居民们最关心的问题。”市人大代表李仲冬在“人大代表通道”上接受采访时说,通过多次走访调研,他发现,就餐问题是很多高龄老人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为此,赣江街道今年开始着手探索建设社区食堂,着力解决群众最关注的民生问题。
“我们积极争取到了市、区相关部门的支持,把部分场所移交给社区管理,用于办社区养老食堂。”李仲冬介绍,在运营方式上,社区食堂采取公建民营,引入第三方进行运营管理,坚持公益性、微利性,企业让一点、老人出一点,确保社区食堂能够长久办下去。为做到让老人满意,社区食堂实行订餐制,由老人“点单”,社区干部“派单”,运营机构“接单”,志愿者协助,社区监管品质,确保老人家真正吃出“幸福味道”。
李仲冬还特别关注老城区停车难的问题。“我们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利用闲置空地和‘边角地’建设了一批临时停车场。同时,通过老旧小区改造,优化小区空间布局,创造停车‘新空间’,有效缓解了居民停车难问题。”李仲冬说。
采访最后,李仲冬表示,将继续立足自身岗位,更多地倾听民声、收集民意,实施好提高民生品质行动,切实做到老百姓需要什么,就努力提供什么,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加舒心、顺心,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紧扣稳增长为高质量
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今年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5.8亿元。全市统筹各类资金安排支出预计987.7亿元,有力保障了‘三大战略、八大行动’的实施。”市人大代表、市财政局局长温江涛在“局长通道”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明年全市财政系统将紧扣“稳增长”主题,再加力、再提效。
就2023年财政部门将如何保障“三大战略、八大行动”深入实施,温江涛介绍,确保财政支出强度更大。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另一方面在债务风险安全可控的前提下,积极争取专项债券资金支持。目前,2023年第一批次下达的债券资金已达176亿元,将在明年6月底前使用完毕,让债券资金尽快形成有效投资。与此同时,确保财政资金投向更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用于工业产业发展的资金,同比大幅增加;农业产业发展方面,支持农业加工业,突出支持预制菜的发展;将积极支持拉动消费,支持办好世客会等重大文旅活动。
“确保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更明显,明年预算安排了重大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支持钨、稀土、锂电新能源发展。”温江涛说,确保财政资金普惠性更强,把钱用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解决一批群众聚焦的“急难愁盼”的事情。支持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事业发展,让老百姓能享受更有品质的生活。
让课后延时服务真正成为惠民工程
“今年,我在‘聚焦八大行动、争创第一等工作、人大代表在行动’中,立足本职岗位,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课后延时服务这一群众关注的问题。”市人大代表陈雪在“人大代表通道”上接受采访时说。
“‘接娃难’‘辅导难’‘活动难’一直是困扰家长的‘三难’问题,为缓解家长压力,江西理工大学附属金岭学校按照赣州经开区的要求,重点在硬件水平、服务水平、能力素养三个方面,着力提升课后延时服务质量,让课后延时服务成为真正的惠民工程。”陈雪介绍,赣州经开区在本学年度投入670万元,专门用于全区各中小学改善课后服务条件,确保硬件条件能够满足课后延时服务课程所需,为更好地服务家长,赣州经开区从12月5日开始,实行“晚托”服务试点,在下午课后延时到下午5时40分的基础上,家长可自愿选择继续托管到晚上8时。为推动教师专业素养全面提升,赣州经开区加大了对教师各方面的培训力度,建立完善了制度化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广大教师参与课后延时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果说教师左手牵着的是希望,那么他们右手扛起的是责任,他们自觉把服务教育、服务学生、服务家长作为崇高的使命。”陈雪动情地说。
努力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出台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明确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与东部发达地区建立对口合作关系,赣州与深圳对口合作在20个重点城市中排序第一。”省苏区办副主任、市苏区办主任、市发改委主任卢述银在“局长通道”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这是继部际联席会议、40个国家部委对口支援、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之后,国家为赣州量身定制的第四大核心支持政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赣州的特殊关爱,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目前,赣深两地开展了一系列互访交流、共同编制了对口合作五年实施方案、正在联合推进首批21个重点合作事项,对口合作开局良好,确保明年上半年取得明显成效。
“进一步深入对接,积极推动两市高层交流互动,商讨两地对口合作的重大事项和问题。”卢述银表示,将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高位推动、高频互动、高效落实,在共建“飞地”产业园区,共同推动产业合作、科技创新、金融合作、文化旅游、职业教育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落地更多实质性合作成果,努力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推动科技创新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市上下和全市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2022年我市科技工作逆势上扬,呈现出6个大幅提升。”市科技局局长郭澜在“局长通道”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郭澜介绍,2022年,我市科技实力、平台能力、高新产业、成果转化、人才引育、政策支撑六个方面实现大幅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71.3亿元,居全省第二。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获批9亿元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规模江西历史上最大。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00多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46.3%,居全省前列,科技型中小企业1711家,增长66%,并获省科学技术奖13项。与此同时,自主培养2位“国家优青”人才,实现“零”的突破。市、县科技新政首次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平台创新能级、提升区域创新活力、推动创新要素集聚等全方位予以政策支持,市、县财政科技投入分别增长76%和160%,全方位支撑科技创新。
郭澜表示,2023年,赣州市科技局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的要求,在有色金属、生物医药等优势赛道,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抢占科技制高点;同时,在现代家居、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加快布局国内一流、世界领先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供给,为我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不断做大做强
南康家具产业集群
近年来,疫情对全球家具产业造成了不小冲击,对南康家具而言,也迎来了诸多挑战和发展机遇。市人大代表顾建厦在“人大代表通道”上接受采访时说,格力电器、顾家家居、美克美家、大自然家居等巨头先后投资落户南康,高性价比的南康家具更是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同,展现了南康家具产业链极强的韧性和活力。
“南康区委、区政府创新实施‘三强’战略,着力在加快补链强链延链、迭代升级上下功夫,不断做大做强南康家具产业集群。”顾建厦介绍,围绕家具产业发展,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南康区委、区政府提出再造十万南康木匠,与江西环境工程学院、江西财大、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大等院校合作培养高端人才,进入家具产业,成果显著。特别是在今年的世界职业技能大赛上,来自南康的选手李德鑫斩获家具制作项目金牌,这是中国在这个领域的首块金牌。“南康正在全面推进南康家具百城千店品牌馆在全国各大城市落地,同时,依托赣州国际陆港,不断加快推动木材买全球、家具卖全球的步伐。”顾建厦说。
为更好发挥人大代表在推进南康家具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今年9月,南康区人大在南康区家具协会设立了人大代表联络工作室,现有驻工作室代表13名,成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倾听诉求、化解矛盾、服务社会的重要履职平台。
优化政务服务
打响“干就赣好”品牌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决策部署,按照‘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的要求,紧盯企业群众需求,坚持问题导向,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举措,营商环境进入了全省的第一方阵。”市人大代表、市行政审批局局长刘洪梅在“局长通道”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企业开办实现了全程网办,0.5天、零成本;推出了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和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集成’审批改革,提供‘工厂化’‘流水线’快速审批服务。”刘洪梅表示,以更大的力度简政放权,放宽市场准入门槛,今年我市率先在全省推出了“市县同权”改革,以“不破法规破常规”的改革勇气,将118项市级审批权限下沉至县(市、区)办理,让企业群众办事“不出县、不出园”。
“以更大的力度便利群众,今年以来,我市加大了对数字赋能政务服务工作的力度,运用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创新研发了全省首个政务服务的‘数字人’,建成‘数字人’云服务大厅,将于今年12月底正式试运行。”刘洪梅说,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赣州市行政审批局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及市两会精神,持续对标大湾区营商环境,下足“绣花”功夫,发扬“钉钉子”精神,着力把赣州打造成为市场主体成长的沃土,以实际行动打响我市“干就赣好”营商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