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宇
中秋,有人遥望故乡,有人在故乡等待。我们家的故事,在时光转换、月缺月圆中,延续着温馨与美好。
爷爷的故事发生在父亲读高中时。彼时爷爷家贫,节衣缩食供养父亲读书。
那年中秋,父亲说,爷爷提前一周说要在中秋来看他,顺便把奶奶做的新衣给他带来。父亲一周都在期待中,自初春来到县城,为省去路费,他谨记爷爷嘱咐,好好学习,勿念家。
但越近中秋,听县城同学聊起家人,思念就越发强烈。知道爷爷要来,他早已备好高分试卷,要给爷爷炫耀炫耀。中秋当天,时间已近傍晚,他在学校门口张望着路口,却一直等不到爷爷。
终于,月居中天,爷爷背着大包,满头大汗走了过来。父亲急忙迎上去,爷爷放下包,立刻从中掏出一盒月饼,还有一盒他经常眼馋的甜点。“卖菜卖晚了,耽误了会儿,快快,吃月饼,今年收成不错,给你加盒甜点,省着点吃,够你吃几天了。”
那晚,父亲和爷爷坐在校园长椅,他吃着月饼和甜点,爷爷看着一张张高分试卷,爷俩都开心得像个孩子。直到很多年后,父亲才从奶奶那知道,爷爷晚到是因为他是走着来的,本来预备好的路费,爷爷半路看到了甜点,一咬牙就把路费花了,想给父亲解解馋。第二天,爷爷依旧是走回去的。
父亲说,这么多年过去,每年中秋他都要买一大盒甜点,“你们都不稀罕,可对我来说,那是你爷爷给我的最甜的中秋”。
母亲的中秋故事,在我大概五岁时。父亲大学毕业做了铁路工作。中秋节,他通过镇上的电话室和我们传达了消息,因在边疆负责一段铁路建设,无法在中秋赶回。我一直期待父亲带回的火车模型落空了,心里很是失望。
母亲已在桌上摆了月饼、甜点和水果,但少了父亲,一切都很落寞,母亲也情绪低沉。到了晚上,一位大哥突然来访,他是跟爸爸去干活的叔叔,捎回了父亲的中秋礼物。母亲打开包裹,里面赫然放着一个火车模型和几张照片,照片中父亲站在铁路边,身后是边疆美景。他在一张照片背面写着:心在一起,就是团圆,我看着月亮想念你们。
二十余年过去,我也有了女儿。为了工作我跟妻子去了外地,女儿和她奶奶在老家。我们天天视频通话,可思念还是日夜萦绕,我第一次理解了爷爷奶奶,理解了父亲母亲。
有一年中秋前夕,我们一家人视频聊天,我和妻子谎称今年有个项目要加班回不去。父亲面露遗憾,却宽慰道:“没事,工作重要,我们视频过中秋,一样的,心在一块,就是团圆。”
其实,我们早调了假,提前两天便已到家。到门口时,女儿正和她奶奶在院子玩耍,回头看到我们,女儿先是一怔,然后大喊:“爸爸!妈妈!”她丢下手里的玩具,朝我们怀里扑来。母亲边笑边湿了眼眶。
中秋,我们围聚一桌,我说:“以前没条件,中秋节能团圆才团圆,现在有汽车、高铁、飞机,没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不但心在一起,人也要在一起。”
我们三代人的中秋,在亲情血脉中延续美好,明月高悬,映照我们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