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赣县区田村镇建新村,常见一名敦实小伙,肩扛镰铲在稻田里转悠,查看禾苗长势。这十几亩大禾稻是制作黄元米馃的关键原料。时下,正值早稻抽穗灌浆期,管理容不得丝毫放松,此前没有种田经验的他,便经常向村中的长辈“取经”。尽管每天日晒雨淋,但丰收在望的喜悦让他忘却了辛苦。
小伙叫刘春平,是一名返乡创业青年。7月7日,面对记者到访,他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种田、购买农机都有补贴,只要心怀梦想,在家乡广袤的田野上也能闯出一番事业,实现心中梦想。
放弃高薪 萌生创业想法
今年30岁的刘春平,初中毕业后就南下广东务工。由于文化不高,先后做过搬运工、当过送货员,最后在老乡的引荐下到了东莞一家制衣厂务工。通过自身努力,刘春平很快当上领班。结婚后,他和妻子同在这家制衣厂上班,每月工资相加有1.5万元。
聊起为何萌生回家种田的想法,刘春平告诉记者,2017年冬的一天,他和妻子在东莞城区逛街时,无意间看到一家商场的货柜里摆有“正宗田村黄元米馃”出售。身在他乡,很久没有吃到家乡软滑滑、香喷喷的黄元米馃,便立即购买了几袋。当晚,他让妻子切开一包,按照老家口味炒了一大盘。刚上锅闻起来香喷喷的,便迫不及待地尝了几块,结果发现口味怪怪的,虽然很有嚼劲,却不是那种自然的韧,倒像是橡皮筋似的,怀疑添加了硼砂。
担心吃多了对身体有影响,购买的几包米馃只好丢弃掉。刘春平说,这种假冒产品充斥市场,不仅有损家乡黄元米馃的名声,食用后还会对身体有伤害。这件事让刘春平想到了家乡正宗黄元米馃的美味,想到了家门口大片撂荒的田地。于是,他决定放弃厂里的高薪,返乡种植大禾稻,大批量生产田村黄元米馃,让广大消费者吃到家乡正宗的绿色食品。
返乡种田 亲人强烈反对
“创业艰难百战多”,对此,刘春平深有体会。
“爸、妈,今年我不出去打工了,决定留在家乡种大禾稻做黄元米馃出售。”2018年春节过后,刘春平犹豫再三,最后还是把留在老家种田的想法告诉了父母。没想到,话一出口便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父母的反对不无道理,因为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山里,扛了一辈子的锄头,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儿女们能丢下锄头到城里去工作生活。“你好不容易丢掉了‘镰铲把’,在厂里领着这么高的工资,现在怎么想到回来‘搞烂泥’,是不是脑子进水了?”不仅父母反对,亲戚朋友听说刘春平要回家种田,也纷纷劝说他放弃这种打算。
父母的反对,亲友的劝说,使原本就不大赞同刘春平想法的妻子也站在了父母和亲戚朋友的这边,并甩下一句“要做你就一个人去做,我不管”,随后拎包只身前往广东。
面对“众叛亲离”的开局,刘春平很是纠结,留还是走,他犹豫不决。几经考虑,他最后牙关一咬:“既然选择回来,就干出个样子来证明,只要心怀梦想,农村照样大有可为。”说干就干,不懂农事的刘春平一切从零开始,犁田,下种,莳田,施肥,除草……他一边摸索一边请教。长年的务工生涯,磨练出他吃苦耐劳和不服输的性格。白天,他在田里摸爬滚打;晚上,走亲访友,上网查找资料,学习田间管理技术。
看到刘春平这么吃苦肯干,父母和亲戚朋友由当初的反对,慢慢变为支持。在他的辛勤努力下,离家不远10多亩撂荒的田种上了大禾稻。
绝不掺假 恪守诚信原则
2018年秋,刘春平开始制作黄元米馃,也兼做酿水酒。为了掌握技术,刘春平虚心地向有经验的父老乡亲请教。在母亲的指点下,他从制作一两百斤的小规模起步,经过不断地实践、总结、提高,终于掌握了一整套制作黄元米馃和酿制水酒的技术。他制作的黄元米馃和水酒,质量上乘,价格公道,原料纯正,口味清香,无任何添加剂,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他把贴着“鹭河人家”商标的黄元米馃和水酒借助电商平台推向市场后,很快赢得了消费者的的青睐,产品供不应求。
看到刘春平产业越做越大,于是,有人私下找到他,希望借助他的商标帮助推销1万公斤非纯大禾米制作的黄元米馃。刘春平当即一口拒绝:“我做的是正宗的家乡绿色食品,决不会为了赚钱而掺杂使假,坏了名声!”由于生意红火,刘春平聘请了村中几个贫困户做帮手。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无论是酿酒,还是制作黄元米馃,每一道工序他都亲自把关。今年春节前,刘春平酿制好的百余斤水酒准备上市时,结果发现由于酒饼用量没有掌握好,水酒略带涩味。“小刘,我们自家酿水酒,遇到这样的事情很正常,没事的!”几名雇工听说刘春平要将百余斤水酒倒掉,觉得可惜,都来劝他降低价格出售。刘春平没有采纳雇工们的意见,最终将水酒全部倒掉。在他心中,诚信才是第一位的。
刘春平领着记者来到他的种植基地,看到自己栽种的大禾稻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刘春平难掩兴奋。刘春平说,作为年轻人,不能停留在父辈们早年的种田方式和理念上,要学会运用机械化和高科技手段,做一名新时代的新农民,在家乡广袤的田野里逐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