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灾后水稻生产补救技术措施

  补救技术措施

  受灾后水稻未冲毁或未死亡的田块,可采取以下措施补救: 

  (一)抢排积水。灾后立即组织人力,集中设备排水抢救。早稻正是收获期,待水排干,在天微晴好时,尽快抢收,尽快晒干或烘干;中稻和秧苗期的晚稻,先排地势较高田块,争取让水稻心叶及早露出水面,尽量减少受淹天数。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在高温烈日下,不能一次性将田水排干,必须保留适当水层,使水稻逐渐恢复生机。一次性排干田水,容易导致水稻枯萎,反而加重损失;阴雨天则可将田水一次性排干,有利于水稻快速恢复生长。

  (二)洗苗扶苗。洪涝过后,稻田水质浑浊,叶片上附着大量泥沙、污泥,如遇高温天气,易使叶片组织坏死,水稻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受阻,从而影响产量。应在排水或退水、稻苗刚露尖时,用竹竿来回振荡,洗去茎叶上的污泥,或最好用动力喷雾器向茎叶喷清水洗苗。

  (三)追施肥料。对中稻和二晚秧苗在排水后进行一次轻露田,随后结合灌浅水补追一次速效肥料。一般处于分蘖期的中稻和孕穗后期的再生稻头季稻,可亩追施尿素和氯化钾各3至5公斤。

  (四)综合防治病虫害。洪涝过后水稻综合抗性减弱,加上高温高湿,易诱发纹枯病、稻瘟病和细菌性基腐病。要在露田活棵后,尽早用药防治,纹枯病可亩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15克至20克、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50克至70克,或10%己唑醇悬浮剂40克至50克进行防治;稻瘟病可亩用7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40%稻瘟灵乳油100毫升或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30克至50克等药剂防治;细菌性基腐病可亩用20%噻菌铜悬浮剂100克、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5克或57%氢氧化铜干粒剂30克等药剂进行防治。

  补(改)种技术措施

  受灾后水稻大部分淹死或绝收的稻田,遵循先水稻再旱粮再秋冬季作物的顺序,及早进行补(改)种。

  (一)补种水稻。早、中稻灾后基本绝收的田块,可用早稻品种进行翻秋直播,亩播种量早杂品种3公斤左右,常规早稻品种6公斤左右,7月20日前直播的,可选用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105至110天)。要注意良种良法配套,确保安全齐穗和优质高产。

  (二)改种早粮、油菜等秋冬季作物。可以选择改种早熟玉米、秋大豆、甘薯等,在8月上旬以前完成播栽。如受灾后土壤含水量大无法及时翻耕时,可采取免耕平地栽播甘薯和点播玉米的方式,等到墒情适宜时再扶垄、中耕。8月上旬以后,则只能改种秋季蔬菜、油菜等秋冬季作物。

  (新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广告
   第05版:视觉
   第06版:乡村
   第07版:发布
   第08版:健康周刊
外来媳妇的“莲花经”
农业农村部加快推进 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
四部门规范扶贫小额信贷管理
图片新闻
我市今年获省级农业结构调整资金超亿元
灾后水稻生产补救技术措施
法院干部助贫困户销售新鲜蔬菜
综合信息
赣州机场2019年夏航季航班时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