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国加速拥抱自动驾驶应用落地

(资料图片)
  随着技术合作深化和应用场景扩大,全球汽车产业加速拥抱自动驾驶落地推广周期。业界人士认为,在前沿技术愈加成熟的应用支撑和各国政策推动下,大型车企抢占行业标准、商用场景应用的制高点,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愈发白热化。

  ●多国加大测试范围

  近期,中国、德国、美国都出现自动驾驶汽车的政策利好,测试场景和测试车辆增多,让人们感受到无人驾驶时代的迫近。 中国自动驾驶车辆的实地测试也拉开帷幕。9月下旬,中国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正式揭牌,百度、海梁科技、深兰科技拿到全球首批自动驾驶商用牌照。获牌企业不仅可以在公开道路上进行载人测试,也可以进行商业化运营。 在日前闭幕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测试赛道,并公布了自动驾驶集卡在东海大桥上的示范应用。临港测试示范区将打造成集“测试、研究、标准、示范”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园区。 英特尔联合研究机构近期发布报告预计,全球自动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将在2050年达到7万亿美元。

  ●新竞争业态初现

  面对前所未见的压力,传统汽车产业抛弃过去传统的竞争关系,积极整合寻求合作,甚至涉足服务等产业价值链上的各种角色。

  大型整车车企之间联合、与技术商共同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的案例此起彼伏,新的竞争业态开始形成。

  韩国现代汽车9月23日宣布,与美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安波福就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展开合作。这是现代汽车首次在自动驾驶领域与大型企业展开合作。

  现代汽车在自动驾驶等先进技术方面起步较晚,因此希望通过与安波福的合作,在自动驾驶领域卷土重来。

  安波福将把自动驾驶相关技术人员等700人转移至新成立的合资企业,与现代汽车携手推进技术开发。据称,安波福拥有的自动驾驶相关专利等知识产权也将转移至新公司。双方计划开发自动驾驶系统,还将向外部整车企业销售。

  现代汽车集团旗下的起亚汽车和零部件企业现代摩比斯(Mobis)也将向合资企业出资。现代汽车此前一直推进小规模投资,例如收购自动驾驶相关初创企业,此次20亿美元规模的出资属于首次。

  此前最大规模的技术联盟来自德国大众和美国福特汽车。今年下半年,两家老牌汽车公司宣布扩大业务合作,将把2019年1月达成的一揽子合作的范围扩大至自动驾驶技术开发领域。

  大众和福特全球销量总计超过1700万辆,在各技术联盟中最大。业内人士认为,双方对美国Alphabet旗下的自动驾驶技术开发公司Waymo等跨界新兴势力的崛起产生危机感。

  部分国家政府为了防止本国车企在未来自动驾驶汽车产业竞争中掉队,正大力推动相关公司的合作。日本和法国两国政府9月联合发布消息称,将在自动驾驶和高性能电池等汽车产业的新技术开发以及普及促进方面进行政府间对话。

  目前,全球多数国家已经将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纳入国家顶层规划,争抢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以求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之际抢占先机。在自动驾驶的产业链条当中,感知、决策、执行以及整体组装四个层面都在不断涌现“超级供应商”,自动驾驶的合作格局已初步形成。

  ●智能出行或率先破壳

  自动驾驶的实现需要多种技术来支持,连接多个前沿产业的成熟应用,因此,商业化和普及化尚需时日,目前业内认为有可能在智能出行服务领域率先出现规模应用。

  车辆本身需要装备智能软件和多种感应设备,车载传感器、雷达、GPS以及摄像头等,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实现车辆的自主安全驾驶。在技术层面,自动驾驶离不开通信技术,有了更快、更稳定的传输,才能形成一套智能车联网系统,还需要完备的人工智能技术和相关芯片快速即时演算。

  底层技术能否支撑和应用的时间表也决定了自动驾驶汽车的推广周期。

  有业内人士称,自动驾驶的影响具有分裂性,囊括广大车企和科技技术商,随着技术商与车企前期的深度合作,今年不少公司都把2019年作为完全无人驾驶汽车投入运营的关键年。通用宣称,2019年投入全自动汽车生产,这些车没有方向盘或不用司机介入;创业公司如Nutonomy也计划明年在新加坡街头部署数千辆无人驾驶出租车。

  另外技术层面的交联合纵程度也在改变业界生态。业内人士称,除了自动化汽车技术,物联网汽车、电动汽车和共享汽车技术等技术将同时发生。

  网约车公司滴滴出行的人士认为,自动驾驶技术可能是未来30年,对人类改变最大的技术之一。自动驾驶的真正成熟大概需要三个阶段,技术成熟、商业成熟和法规成熟。目前行业还处于第一个阶段,技术还没完全成熟,大规模商业化也还没有开始。一方面自动驾驶汽车还难以在任何路况下实现全自动驾驶的模式(L4),另一方面车辆造价很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L4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都很难卖给普通消费者,而这些车辆更适合在出行服务平台运营。

  (经济参考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时事
   第04版:时事
   第05版:教育周刊
   第06版:法治
   第07版:微报
   第08版:车房周刊
   第09版:中缝
   第10版:中缝
多国加速拥抱自动驾驶应用落地
新能源车四季度将迎产销旺季
市场监管总局:新能源汽车发生事故需12小时内上报
南康凯迪红旗体验中心开业
热销季难再现 楼市稳是主流
如何正确选择装修时间
我市房产租赁市场回归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