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江四戴与无棣吴家

  □陈贤俊

  江西省大余“西江四戴”是父子、叔侄、兄弟“一门四进士”,而山东省无棣吴家则是祖孙、父子、叔侄、兄弟“一门九进士”,更胜一筹。

  戴吴两家祖籍均为安徽休宁,戴家清康熙初从隆阜紫竹园外迁,吴家元末从璜源村外迁。西江四戴是清代江西省南安府大庾(现为大余)人。清朝,大余考中进士7人,乾隆二十年间,因戴第元、戴均元兄弟,戴第元与儿子戴心亨、戴衢亨,4人同为进士,而名播天下,时人誉为“西江四戴”。

  无棣吴家是清代山东济南府海丰县(今无棣县)人。清朝,无棣考中进士32人,其中吴家自康熙至同治200年间,先后出了9名进士,11名举人,而名噪海内外,誉为“进士世家”。

  两家几乎一致地出现了父子、叔侄、兄弟“一门四进士”,这种历史的巧合,令人惊叹不已,蔚为奇观。

  父子进士

  戴第元、戴心亨、戴衢亨父子三人考中进士,考中时间相隔20年。戴衢亨是清朝2个最年轻的状元之一,另一个是乾隆的大学士、军机大臣于敏中。吴侍曾、吴式敏父子二人考中进士,相隔12年。他们都是二三十岁考中进士的,可谓少年得志。所不同的是,戴氏父子比吴氏父子年长一辈。

  叔侄进士

  戴均元与戴心亨、戴衢亨叔侄三人为进士,尤其是戴均元与戴心亨同一年即1775年考中进士,实属罕见。而且戴均元与戴衢亨“叔侄两宰相”,先后任大学士、军机大臣,并载国史,亦是奇迹。吴熙曾与吴式敏、吴式群也是叔侄三人为进士。戴吴两家都是叔侄三人、一叔二侄,春风得意。

  兄弟进士

  戴吴两家兄弟进士,都是每代两兄弟,戴第元与戴均元是同父异母兄弟,相隔18年考中进士。戴心亨与戴衢亨是亲兄弟,相隔3年,是前后科进士。吴侍曾与吴熙曾是亲兄弟,相隔7年考中进士。吴式敏与吴式群是堂兄弟,相隔3年,是前后科进士。寿命最长的为戴均元,95岁。遗憾的是,戴心亨37岁、吴熙曾33岁英年早逝。

  成就比较

  西江四戴都是翰林,无棣吴家中,4人为翰林,2人为侍郎加尚书衔、2人为布政使,其他5人主事级别。西江四戴较之无棣四吴,官职、品级更高,戴均元、戴衢亨官居大学士、军机大臣,赠太子太师、一品衔,位极人臣。两人国史有传,而无棣四吴都是主事级,位居四、五品,仅在县志有传。

  戴均元、戴衢亨常侍皇帝左右,拟办奏折、提出事件处理意见,并奉命拟旨、督办事务,廉洁奉公,深得皇帝信任并擢用。戴衢亨42岁入直军机大臣、45岁赐紫禁城骑马(一般赐70岁以上的功高老臣)、52岁为协办大学士。戴衢亨57岁去世,嘉庆皇帝称其谨饬清慎、实为国家得力大臣,亲临赐奠、入祀贤良祠,谥文端。在戴衢亨去世5年后,戴均元71岁入直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宦海五十多年,因拟旨、陵墓建造等事获罪,四起四落,尤其第四次皇帝震怒,拟治重罪,但查抄家产不足万贯。道光皇帝念其清廉,又值79岁高龄仍在职公干,便负罪释归、赐诗送行、在籍食全俸。道光帝在他80岁大寿时,颁赏联匾、赐赏珍玩,83岁加太子太师。

  这些都是“无棣四吴”遥不可及的,但是,若与“无棣四吴”家族一门九进士相比,则各有千秋、旗鼓相当。

  戴吴二家的交集

  戴吴二家中进士时间相隔三四十年,但是,他们在官场有一定的交集,只是清史资料浩如烟海,一时未查找到更多确凿的史料。可以查到资料的是,46岁入直军机大臣的于敏中,不仅是戴衢亨殿试主考官、提携恩师,也是无棣四吴曾祖吴绍诗的提携恩师、救命恩人。吴绍诗曾任江西巡抚、刑部侍郎、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国史有传。据此可以肯定,戴家与吴家一定有交往。

  《嘉庆朝实录卷之106》由戴均元等大臣奉敕修成,其中记录了嘉庆七年(1802年)涉及戴衢亨与吴侍曾一事。当时给事中鲁兰枝向皇帝告状,说吏部尚书刘权之将额外司务吴侍曾越次搀补,是因为两者有师生情谊、来往甚密,以致官场上下闲啧烦言很多。嘉庆皇帝即着军机大臣董诰、戴衢亨等查议此事,查明状辞都是捕风捉影、悬揣虚词。嘉庆皇帝专门召见吏部各堂官,澄清此事,留任吴侍曾,并申饬了告状者。

  1765年,戴第元曾任山东主考官,戴均元三任会试总裁,也曾任山东主考官。1809年,戴衢亨以协办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的身份主持会试,并任殿试阅卷大臣,而吴侍曾在1808年中进士,并入翰林院。吴熙曾1801年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与其兄吴侍曾一样亦是戴衢亨的下属,应有交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
   第03版:时事
   第04版:视觉
   第05版:工业
   第06版:文化
   第07版:悦读
   第08版:专页
   第09版:中缝
西江四戴与无棣吴家
文艺战疫,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赣州数字农家书屋防疫专题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