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蓓 记者 萧森
早就听说“含田风光美、绿色醉游人”。日前,记者走进兴国县杰村乡含田村发现,果真名不虚传。
排列整齐的大棚里,瓜果蔬菜芳香四溢;大片的田地里,绿油油的秧苗长势正旺。稍远处,白莲基地一派繁忙景象:路上,一辆辆私家车从县内外驶来;地里,清晨就起来摘莲蓬的农民仍在采收,还有的村民已经用箩筐装满莲蓬在路边摆摊,正忙着和游客过秤交易。
“以往是现金交易,现在都变成了扫码用手机支付。荷花这朵‘致富花’开得我们的腰包鼓鼓、心花怒放。”刚刚卖出5公斤莲蓬的村民黄招凤说。
年近六十的刘熙浪、黄招凤夫妇,在家里带着孙子,儿子、儿媳均在外务工。黄招凤笑着说:“以前在村子里生活只能靠种地,日子过得捉襟见肘。自从村里发展产业后,一切都不同了。”
近年来,含田村因地制宜推行“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一笔资金、培育一套服务体系”的“五个一”产业发展模式,促进油茶、蔬菜、白莲、水果、光伏发电等产业发展。同时,该村充分利用古村落和产业资源,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4A级乡村旅游点,走出了一条生态富民、绿色发展之路。
含田村保护性开发清古民居、四合院、客家祠堂等特色古建筑,引导村民利用闲置房屋开办民宿和农家乐。该村投资1200万元,打造集水果采摘、休闲观光、户外运动于一体的观光采摘园。高标准打造了万亩油茶基地、千亩蔬菜基地、脐橙基地和光伏产业基地,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种植白莲300亩,吸引大批县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打响了乡村旅游“金字招牌”。
秀美乡村建设,要“面子”更要“里子”。围绕十里香樟林,含田村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和基地水电路基础设施工程,实施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和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公厕、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枫林至含田旅游公路建成通车,为含田乡村旅游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依托产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2017年到2020年,含田村集体经济收入由18万元提高到56.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由6000元增加到1.3万元。
村子变美了,群众更富了。“家里有工资、分红、补贴收入,日子过得舒坦多了!”黄招凤介绍,自己在蔬菜基地务工月收入2100元,种植白莲3亩年收入1.5万元,丈夫刘熙浪担任村保洁员和基地管水员月收入1400元,年收入超5万元。
2019年,乘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黄招凤家盖起了三层砖混房,全家搬进了小洋楼。“以前住的是土坯房,雨天外面下大雨,房内下小雨,墙体还裂缝,平常生活用井水、旱厕。”黄招凤说,如今做饭就拧灶台边的自来水龙头,洗衣服有洗衣机,小洋楼宽敞明亮,日子过得很惬意。
在含田村,还有许多村民像黄招凤一样,享受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红利,过上幸福小康生活。
八月的含田村,正是采摘旅游季,马路边的水果、白莲购销两旺。行走在景色宜人、设施齐全的美丽乡村,村民一张张笑脸相迎,大家走在幸福的康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