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春贤
苏区时期,他一心扑在工人运动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成为手工业工人运动的领袖;抗日战争时期,他与人民同甘共苦,顽强地抗击日军的侵略,不幸英勇牺牲。他就是兴国籍革命烈士邓振询。
邓振询(又名邓仲铭、邓重民),1904年生于兴国长冈乡大塘村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苦难的生活锻造了他坚强的性格。1926年,北伐军进驻江西后,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和黄埔军校的兴国籍共产党员陈奇涵、胡灿、鄢日新等人回到家乡开展革命活动。受他们的影响,邓振询毅然参加革命。192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先后任塘石乡工会主任、上社区工会委员长。
1930年2月,兴国县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在县城明伦堂召开,大会选举成立了兴国县工会执行委员会,邓振询当选为兴国县总工会委员长。他深入工人中进行革命宣传,恢复了船筏、码头等行业工会。广大店员、手工业者、船筏码头工人踊跃参加工人纠察队,积极进行军事训练,有力地配合了红军攻打赣州、吉安的军事行动。
1931年11月,邓振询光荣地被选为江西省出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的代表。1932年2月,他率江西省工人代表团,出席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执行局召开的闽赣两省工人代表大会,当选为江西省职工联合会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不久,他担任江西工会委员会委员长,领导工人开展革命斗争,迫使资本家不得不遵守《劳动法》,使广大工人很快改善了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
在艰苦的斗争中,邓振询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1932年底,他妻子被敌机炸死,他顾不上回家料理后事;儿子染患天花,他也没有抽时间回去看看。1933年5月,全总苏区执行局在瑞金召开第一次全国手工业工人代表大会,邓振询参加了大会的组织领导工作,并被选为全国手工业工会委员长。从此,他就在刘少奇的直接领导下,踏实勤恳地工作,很快就成为中央苏区手工业工人运动的领袖。
1933年10月,中共苏区中央局作出了“扩大红军突击月活动”的决议。邓振询领导全国总工会执行局西岗(扩红)突击队出色完成“扩红”任务,受到党中央表扬,其本人也被评为“扩红”模范。1934年1月,他参加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接受了中央颁发的奖旗,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中央政府劳动人民委员。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为建立、巩固和发展中央苏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34年10月,时任红五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的邓振询,随中央红军主力参加长征。每到一地,他都积极向群众广泛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动员群众为部队提供粮食等必需给养,出色地完成了地方工作部的各项任务。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他先后担任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劳动部部长、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兼工农厅厅长等职。
1938年初,邓振询受党中央派遣回到南方,任江西省委民运部长。为了做好新四军的集中改编,开辟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邓振询到赣南、闽西、湘粤赣边、湘赣边等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1月底,他抵达龙岩后,协助邓子恢、张鼎丞等完成了新四军第二支队的组建工作。是年春夏,新四军第一、二支队主力挺进苏南,建立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1939年1月,邓振询到达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任中共皖南特委书记,领导扩军运动,组织群众抗日,有力配合和支援新四军抗击日军的进攻。1940年2月,邓振询被派往苏南,先后任苏皖区党委书记、江南军政党委书记。他积极协助陈毅、粟裕等同志的工作,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使之成为新四军挺进苏北抗日前沿的桥梁。
1940年冬,日军出动三四千兵力,对舟北、茅山、江宁、句容等地区持续了6个月的反复“扫荡”。邓振询与苏南人民生死与共、患难相依,进行了气壮河山、义薄云天的英勇战斗,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及日军、伪军对苏南根据地的夹击。
1942年一二月间,在中共中央华中局扩大会议上,邓振询翔实介绍了苏南各项政策和工作情况,受到与会同志的一致好评。8月,他调华中局党校学习。学习结束后,他先任华中局民运部长,年底转任中共苏皖区党委副书记。
1943年3月,邓振询重返苏南工作,任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这时,蒋介石又掀起反共浪潮,邓振询领导苏南军民进行自卫反击。8月3日黄昏,电闪雷鸣,大雨纷飞,部队在江宁冯潭庄宿营,发现敌情,当晚转移,在高桥渡口渡秦淮河时,邓振询不幸为革命殉难,时年39岁。
他牺牲后,江宁县军民在周岗禄杨头村举行了追悼大会,有副挽联写道:“昔奔革命,今奔革命,中国共产党功绩伟大;生为大众,死为大众,苏南邓主任精神不死。”
1944年8月,在隆重悼念邓振询烈士大会上,江渭清代表苏皖区党委再次高度评价道,他“尽瘁中国革命,十年有余,领导苏南斗争时逾三载,而其对党与革命无限忠诚……实为全国人民及全体共产党员之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