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至少有几千年历史,之前很难医治,死亡率很高。1944年,美国科学家发现链霉素,这是有效治疗肺结核的第一个药物,如今抗结核药物已有十几种。联合用药,规范治疗,大部分肺结核病人都能治愈。
存在的问题是许多病人不遵医嘱,用药不规范,导致结核杆菌产生耐药性,不仅难治疗,而且成为传染者;还有许多人有病却不知有病,治疗偏晚,而传染期延长;结核杆菌与卡介苗斗争将近100年,结核杆菌的基因在不断变异,因而卡介苗预防效果不尽如人意。所以,肺结核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居传染病之首。
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结核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痰中有结核菌的病人有传染性,具有传染性的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结核菌会通过喷出的飞沫传播到空气中。人体免疫力强,结核杆菌进入休眠期;人体免疫力弱,结核杆菌进入活动期。它的活动就是繁殖与扩散。它的繁殖导致肺细胞一片片坏死,成为空洞,而空洞成为它继续繁殖的巢穴。繁殖多了就要通过血液循环扩散到全身各处,形成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胸膜炎、淋巴结核、肝结核、肠结核、骨结核等并发症。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飞沫的空气,结核菌就会进入体内,但并不一定致病,只有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或结核杆菌的毒性很强时,才可能引起结核病。只有痰中能够查出结核杆菌的肺结核患者才有传染性。有咳嗽、咳痰症状的排菌肺结核患者是最主要的结核病传染源。
为预防结核病,主要措施是早期发现结核病患者。健康人感染结核杆菌,大多是通过与肺结核患者的接触而引起的。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时接种卡介苗。平时要经常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阳光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紫外线照射只需要10至20分钟即可杀死结核菌。工作、生活场所要注意通风,勤晒被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具有传染性的肺结核病人应当积极进行正规治疗,尽量减少到公共场所,必要时应佩戴口罩,不要随地吐痰。在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或手绢捂住口鼻。
(宗禾)
下期刊登预告:
《健康教育》将在2021年12月10日7版,刊登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第12条解读“坚持规范治疗,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并能有效预防耐药结核的产生”。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