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圳下村:绘就乡村振兴五彩画卷

电商直播助力乡村振兴。 王金艳 摄

  □古云翔

  “村里这两年变化真大呀,进村的柏油路又平又宽,沿路的风景又漂亮,还有新修的恭安围和文昌阁,村里就像景区一样。”新春佳节,在寻乌县吉潭镇圳下村的“百姓说事点”里,返乡群众和村两委干部聊起了村里的新变化,最近返乡的村民刘先生对家乡的变化连连称赞。

  近年来,圳下村以“红色”为底色,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厚植“古色”乡风,做好“蓝色”治理,提升“金色”服务,绘就秀美乡村五彩画卷。

  突出红色引领,建强“桥头堡”。圳下村红色资源丰富,其中圳下战斗旧址群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以红色名村建设“441”规范要求为遵循,该村确立“在绝路中闯出新路,在坚守中追寻光明”主题,每年开展现场教学500余场,参与群众超2万人次,红色名片越擦越亮。

  培育绿色产业,鼓足“钱袋子”。立足资源禀赋,该村大力发展柑橘种植,形成支部引领、合作社推广、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柑橘种植面积超过4000亩,人均2.8亩以上,有效带动村民致富。探索出 “阳光普照”(光伏)、“绿水青山”(小水电站、天保林)、“遍地开花”(柑橘产业等)的村集体经济多业态增收模式,推动集体经济收入从2018年的7.2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50.1万元。

  传承古色文化,奏好“幸福曲”。圳下村历史文化悠久,底蕴深厚,拥有商周文化遗址、文天祥部队宿营地等古迹,在全县率先建设村史馆。立足恭安围、德馨围等客家围屋建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开展修缮保护,让千年古村更具韵味、更有质感。积极开展 “三讲一评”“六星文明家庭”“赣南新妇女运动”等典型创评,让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蔚然成风。

  开展蓝色治理,促建“新风尚”。该村深化“联村共治、法润乡风”寻乌经验,完善村规民约,设立“百姓说事点”、巡回法庭、法治广场和法治长廊,深入开展五项治理,推行网格化管理,健全“五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2012年至今,全村无访、无讼、无案,成为全县乡村治理示范新样板。

  培养金色队伍,搭建“文明团”。按照“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群众最大化”的原则,实现一楼集中办公、一站式服务,群众办事更加便捷。党员志愿者通过亮身份、践承诺,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视觉
   第04版:寻乌新闻
文明实践吹拂绿色新风
寻乌推动工业倍增升级
助企招工有实招
图片新闻
圳下村:绘就乡村振兴五彩画卷
快板宣讲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