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见习记者李萌 通讯员尹铮 黄佳慧)近日,记者走进赣州蓉江新区潭东镇高校园区阳光·金色春城社区,彩色的软胶地面、多样的游乐设施,新开放的两处儿童活动场所格外亮眼。“空地大变样,成了小朋友的玩乐天地了!”居民李泽华赞叹道。对闲置空地进行适儿化“微改造”,打造儿童友好公共设施,拓宽儿童友好开敞空间,这一做法获得了众多家长的肯定。
自今年4月赣州市入选第二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以来,赣州蓉江新区在儿童友好城市创建过程中坚持儿童优先发展,全力打造与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相匹配的儿童友好城市。
该区在创建儿童友好城市中主动作为,下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一盘棋”。成立儿童友好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编制《赣州蓉江新区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结合特色文旅资源,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与开展红色教育、劳动教育体验等儿童研学旅游活动结合起来,带领儿童走进潭口暴动暨罗贵波生平事迹陈列馆、米花谷等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互动式研学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儿童之家、儿童港湾等阵地资源,将托育服务嵌入社区,免费提供课后辅导、特色文体培训等服务。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招募从事家庭教育、特殊教育、心理援助等多个领域的30余名家庭教育志愿者,成立赣州蓉江新区家庭教育讲师团,大力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堂。围绕儿童友好主题,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亲子研学、亲子手工制作等活动。积极争取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支持,开展留守及特殊群体儿童关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