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

  □记者余书福 通讯员宋嘉华

  2023年特别是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于都县着力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以推动夜访工作“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为抓手,创新践行“四下基层”,在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中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推动干部作风有新气象、服务群众有新成效。

  拼脚力,俯下身子察民情

  “今天,合作社的辣椒卖出6000公斤,我看大家忙前忙后,每人步数都在2万步以上,展现出了很强的脚力。”2023年12月5日晚,在于都县桥头乡历迳村同心种养专业合作社的富硒蔬菜大棚里,村党支部书记谢李平对村干部利用夜访时间察民情、解民忧,帮助合作社采摘、销售辣椒的努力给予鼓励。

  据该合作社负责人钟新龙介绍,现在的党员干部真的很“拼”,2023年国庆期间,桥头乡乡长许有卿上门夜访,得知合作社种植辣椒缺人手,当即迈开步子、走村串户,当晚就联系到了60多位村民。“深夜,我打开手机一看,许乡长的微信步数3万多步。”钟新龙说。

  于都县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大力开展夜访工作,激励党员干部迈开步子、甩开膀子,访农户、进田园、下车间……跟群众交朋友,听百姓诉求,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于都把夜访作为深化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致力以访促学润民心、以访促研察民情、以访促治解民忧、以访促改纾民困。

  2023年11月底的一天夜晚,车溪乡党委组织委员邹林前往潮溪村潮发组村民郭小清家夜访。刚进门就碰见扛着锄头欲出门的郭小清。“老郭,你心急火燎的,干嘛去?”“邹委员,下午一场大雨,导致果园的山路打滑,一辆装载脐橙的卡车被困在了半路上,我得赶紧去看看。你先在家坐坐,我处理完就回来。”说完,郭小清拿着手电筒急匆匆向屋外走去。“老郭,等等,我们一起去!”邹林打开手电追了上去,两人消失在夜色中。

  2023年12月初的一天夜里,葛坳乡党委书记李小东前往曾子村夜访,看到村民刘春生在家里满脸愁容抽闷烟,便问:“刘叔,遇到什么烦心事了?我们聊聊哇。”刘春生叹了一口气说:“李书记,明天一早轮到我家榨油,晚上就得把茶籽仁弄到十几里地外的榨油坊去烘焙好,偏偏这时候电动三轮车出毛病了。”“原来为这事发愁啊!别急,我帮你找车。”李小东当即打电话叫朋友开来一辆皮卡车,不仅帮刘春生把茶籽仁搬到榨油坊,还协助他把茶籽仁烘焙好后才返回乡政府。

  刘春生感慨道:“现在,干部走路打手电筒上门夜访,主动帮助解决困难,还经常和老表一起上山下地干活,这样的干部作风,大家才喜欢。”

  脚下有泥,心中有光。在于都,广大党员干部俯下身子,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比拼脚力,用脚步丈量土地的长度,用实干标注担当的刻度,用真情彰显为民服务的温度。

  听呼声,接诉即办显担当

  乡(镇)村干部挨家上门夜访,仅是于都开展夜访工作的一个方面。每半个月开展的“接诉即办研判会”,同样深受村民欢迎与好评。

  “谢书记,我家门口的那段水沟要赶快弄好来,不要一到下雨天,脏水又流得到处都是。”“肖镇长,街上那几盏路灯坏了,晚上黑不溜秋的,出门不安全,尽快修好来。”……2023年6月中旬,岭背镇岭背中心村的“接诉即办研判会”上,村民们陆续提出诉求。

  “谢姨、邱叔,你们反映的问题我们都记下了,党委政府会马上研究落实,欢迎大家监督。”岭背镇党委书记谢荣生当即拍板表态。

  民生无小事。针对村民的诉求,岭背镇积极争资争项,全面推进圩镇路网、排污排水、路灯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并高标准建设岭背金柿广场商贸综合体,彻底解决老圩镇“脏乱差”问题,形成了“镇发展、村受益”的联动局面。

  依托夜访,“接诉即办、办就办好”已成为于都党员干部的共识。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后,全县党员干部不仅“书上学”,更在“事上见”,让主题教育成果真正惠及民生。

  “河边那座桥都30多年了,又老又小,什么时候重建啊?”张奶奶话音刚落,钟大爷接过话说:“是啊,都快成危桥了,早点改建吧!”……2023年上半年,在黄麟乡杨屋村的“接诉即办研判会”上,村民向夜访干部“发牢骚”、吐心声。

  “听了村民的诉求,我们压力很大。建桥修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但我们没有推卸的理由。”杨屋村党支部书记陈铭告诉记者,原来的杨屋大桥建于1992年,因桥面宽只有3.5米,加上年久失修,桥面出现不同程度损毁。乡党委政府争取到专项资金390余万元,为新建长95米、宽7.5米的杨屋新大桥创造了条件。眼下,施工方正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尽快通车。

  如今在于都,类似这样接诉即办的事例比比皆是:铁山垅镇筹资310万元,除了拓宽道路,还对路边绿化带、排水沟进行完善提升,群众出行更加顺畅舒心;马安乡发动乡贤和村民捐款捐物对原胜利县苏维埃政府旧址进行修复、布展,建设上宝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乡贤馆、农耕文化长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贡江镇联合26个行政村成立共富建设有限公司,投入1200余万元建设仓储物流、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晒“考卷”,交给群众来打分

  “今天我们来晒一晒上个月下发的‘考卷’,看看大家得分情况如何。”2023年12月8日晚,华灯初上,一场特殊的“评卷”活动在银坑镇年丰村举行,该镇党委以群众现场打分的形式,对村干部进行考核。

  2023年11月初,通过夜访,银坑镇了解到因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上千亩油菜种不下去的问题后,现场给每个村干部下发了帮助农户种植油菜的“考卷”,要求保质保量及时完成任务。

  “我给谢书记100分。”“妇女主席,我打96分。”“刘文书很能干,我也打100分。”……评分结束,现场响起阵阵掌声。村民们说,“考卷”下发后,村干部下到田间地头,仅一周时间就完成了油菜种植任务。

  同样的便民服务举措,让仙下乡龙溪村村民频频点赞。2023年9月中旬的一次“乡村夜话”中,村民向乡党委书记钟见芳反映:村里生姜大丰收,希望乡里出谋划策,帮助销售。

  紧接着,仙下乡下发了如何拓宽生姜销路的“考卷”。领受任务后,党员干部积极建言、认真“答卷”。经过集思广益,多方谋划,2023年11月11日,第二届龙溪生姜丰收节隆重举行。活动当天,安徽商会与龙溪村签下15万公斤生姜的订单。姜农们喜笑颜开,一致亮出100分。

  2023年以来,于都县以夜访工作为载体,将现场收集到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考卷”下发给乡村党员干部,让村民既当“命题人”又当“打分人”,以此检验党员干部为民办事实不实、工作效率高不高。

  “满分为100分。低于60分的,当事干部要做出情况说明和整改表态,如连续3次评分不及格,将取消其评先评优资格。”罗坳镇党委书记邱雨告诉记者,此举极大调动了大家为民办事的热情,一股比学赶超之风在全镇党员干部中悄然兴起。

  晒夜访“考卷”,促干部争先,于都县举措频出:2023年9月以来,盘古山镇山森村奋力答好助民增收致富“考卷”,引进毛竹加工厂,让满山苍翠的毛竹成为乡亲们的“摇钱竹”,助力幸福生活“节节高”;2023年10月,段屋乡围上村积极对接江苏省昆山商会与长三角于都商会,帮助村民销售“寒信峡”富硒大米,村民给村干部亮出100分。

  2023年以来,于都将2700余名干部纳入平时考核,组织部门从获得“好”等次人员中提拔16人,进一步使用12人,晋升职级114人,营造了“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氛围,努力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
   第04版:时事
   第05版:综合
   第06版:周末
   第07版:健康
   第08版:新松
五年来我市新增培育少先队员87.5万人
倾情奉献“蟠桃园”
图片新闻
躬耕杏坛育桃李
信丰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
赣州火车站站房提升改造
图片新闻
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