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自通
惊蛰过后,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翻开历史的尘封,步入半百的我,少时有关惊蛰的春天记忆浮现于脑海。印象深的,有大自然雷鸣声的开始,有家中和农村生产队购买仔猪鱼苗、采摘春茶的情景。
惊蛰过后,雷鸣最引人注意。少时的我既怕雷声,又想雷声。怕雷声是因为年幼,不懂气候现象,长辈常以雷公会“打”不听话的小孩来吓唬淘气的我;想雷声,是常常可以听到村里爷爷奶奶们讲关于雷公的神话故事。后来长大了,现在虽然又老了,但仍然希望这些神话是真的,还想回到小时候,再听听雷公与电母的传说。
捉猪仔是赣州农村老家的方言,意思是去圩镇买仔猪饲养。我小时候,每年惊蛰过后,天气回暖时,爷爷即会到圩上的仔猪交易市场买一两头猪仔回家。那时,养猪是家家户户非常重要的副业,因此,春时购买仔猪是一件很大的农事。因为只有猪养大了,全家才有可能吃上肉,才有余钱置办新衣。每年过年后,望着空着的猪栏,我常常催促爷爷赶紧去圩上买仔猪养,爷爷则说小孩不懂,要惊蛰过后才行,这时天气暖和了,猪栏不冷,小猪不易生病。
儿时的农村,村庄附近有很多鱼塘,是生产队集体的。惊蛰过后,随着雨水增多,鱼塘的水渐满,村头村尾便常出现挑着鱼苗叫卖的大叔、大爷,他们的鱼桶里装着大小不一、种类不同的鱼苗,价钱通常根据鱼苗的尺寸大小来论。草鱼苗最贵,其次是雄鱼、鲢鱼和鲤鱼。那时,我对生产队的大队长非常佩服,因为他不用工具,仅凭肉眼就能看出鱼苗的大小,而且一个鱼塘应该放哪些鱼,放多少鱼苗,他可以马上估算出来。鱼苗放下去以后,鱼塘要么承包给家庭负责管理,要么由生产队集体负责。我记得有几年,我家承包过鱼塘,我天天盼着鱼儿快快长大,可它就像儿时的我,长得说快也快,说慢也慢。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少时春忆,始于新的希望,源于我对年终美好生活的向往,即使在物质生活如此丰富的今天,这些仍然是抹不去的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