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梅湖美

  □刘力

  提到江南,总给人诗情画意的感觉,小桥流水,山水如画。而在南昌,最典型的江南景致便是梅湖了。

  梅湖位于南昌青云谱南端,因朱姑桥梅村而得名。梅村,有四百年的历史,梅村梅湖,古风古韵,相得益彰。走在幽静的古道上,数百年前百姓推车挑粮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如今的梅村,早变了模样,新农村建设的美景处处凸现。村头的鱼塘边,有座低矮的建筑,那便是梅汝璈故居。梅家的后人把祖先留下的物什展陈于此,尤其是梅汝璈在东京大审判时穿过的法袍,那段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历史,从古旧的民居传播四方。这里已是国防教育基地,不时会有游客和学生来凭吊这段历史。

  梅湖之滨,定山桥畔的青云谱,古称梅仙祠、天宁观,八大山人纪念馆位于其间。明太祖朱元璋的后裔朱耷,号八大山人,明亡后削发为僧,隐居于此数十年。朱耷擅书画,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道观在湖中静静地伫立,园内,古樟、苦楮、罗汉松,青叶苍干,覆护着青砖灰瓦白墙红柱的殿宇,显得格外静谧,置身其中,令人有一种深深的肃穆感。

  观之侧,一弯荷池清澈明净,倒映着茂林修竹,鱼儿嬉戏,花影摇曳。朱耷便静静地卧于坡顶,虽然只是衣冠冢,崇拜者却不相信,每每于此,都会寻着那两棵百年古树围圈悼念,看看那口锈迹斑斑的万历古井,吟着先人的“笑亦不成哭不是,忆来残梦写山坡”,静静地沉思。

  馆外连廊相串,清溪蜿蜒,溪畔农田阡陌纵横,农舍炊烟袅袅,恰似人间仙境。一代又一代的湖民便伴随着这份幽静,这份淡恬,悠闲地生活着。

  三千亩的梅湖便是倚着“八大山人”丰实的,这里融江南、城市、历史、文化、生态五大元素,含水乡、园林、丹青三大特色,一些故去艺术大师的作品在这里展陈,如梅福、程允贤、彭友善……于是,梅湖又成了江南历史文化与生态美景相融合的傲骄景区。

  如今的梅湖,已串联成一条曲流回环的河湖水系。湖水两岸,数十座土丘栽种着不同主题的植物,泛舟湖上,犹如置身于山水画中,移步换景,妙趣天成。

  梅湖,亭台楼阁,鸟语花香。青云谱区政府借势建成了八百亩的花博园,再给梅湖添色彩添生气。每逢春夏时节,这里成百上千种花卉争相斗艳,引无数人驻足,让无数人折腰。

  踱步花博园,江西各地颇具地方特色的地标让你细细领略,明月山、白鹿书院、八境台、瑶里,还有萍乡的矿和景德镇的瓷……锦绣江西,尽汇于此。

  居于南昌,闲暇时光,便会想起梅湖,便会去那踱步驻足。我特别钟情花博园中的“个山园”,此园独具中国古典园林气质,遗留着记录历史的明清建筑,古戏台边倚楼听曲,别具风情。

  不知道何时起,湖岸的书画馆多了起来,圣坛非物质文化馆等文化设施也悄然出现,梅湖文化氛围愈发浓郁。

  周末,披着蒙蒙细雨,又临梅湖,来到孺子书房梅湖分馆。管理员熊亮也年过半百了,他原为报社编辑,也与我同过事。现如今他默默地管理着三座书房,偷闲便守着随身携带的旧电脑敲字,许是这里独特的文化氛围,这位出版了十余册个人作品集的中年散文诗人,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站在梅湖边,他说,这里的景色很美,尤其是树林掩映的八大山人馆,尤其是梅湖之根的梅村。

  “梅湖的雨,下了四百年……”熊亮轻轻地说,我的心里忽然便产生了共鸣。四百年了,梅湖见证了南昌的历史文化,见证了南昌的风风雨雨,见证了南昌的发展变化。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融湾
   第04版:民生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时事
   第07版:赣江源
   第08版:科教
仰望睦埠
艾米果的浪漫
墨韵溪山
梅湖美
撷几许偶得赠自己
青砖瓦黛飞白鹭
孜孜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