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永强
“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近年来,寻乌县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抓实阵地建设,创新治理手段,深化文明实践,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文明新风在寻乌大地吹进千家万户。
抓实阵地建设,确保移风易俗常态长效。有阵地才有抓手。寻乌县建强各类阵地,推动文明实践、传统文化、红色基因赋能移风易俗。依托覆盖县乡村三级的18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实现群众点单、中心派单、队伍接单、群众评单,常态化开展各类“文明素养提升”实践活动,让群众在参与活动中感悟文明、传递文明。围绕“一馆七址”等红色资源打造红色基因传承基地,以“举红旗、唱红歌、读红书、走红路、观红影、讲红史”为主题,开展“小小红色传承人”“红色地标我打卡”等系列活动1000余场,上好“行走的思政课”,传播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奋进力量。深入挖掘客家人孝老爱亲、崇文重教、淳朴善良、勤俭奋斗等优良传统,将南桥大夫第、晨光角背围、司马第等客家祠堂打造成“客家文化大院”,以情景再现、民俗展示、非遗体验等形式弘扬传承优秀客家文化,吸引群众参观打卡。
创新治理手段,培育“婚事新办”大众理念。根植沃土盛开文明花。寻乌县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整治高额彩礼,倡导厚养薄葬等文明新风,营造社会和谐、“婚事新办”、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氛围。以资源整合为抓手,打造“党群服务+文明实践+基层治理”综合体73个,融合法治、德治、自治,建成百姓说事点和文明小院146个,有效促进了社会治理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同步提升。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江西实践——“寻乌工作法”,已成为江西特色品牌。加强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的事前宣传引导、事中督促监管、事后跟踪处理,将高额彩礼、薄养厚葬整治纳入考核,确保长效推进。常态化举办集体婚礼、集体颁证、传承好家风等系列活动,用身边事教育引导身边人,净乡风、淳民风。
深化文明实践,激发崇德向善内生动力。内生力方能长久。寻乌县以开展典型选树、感恩教育、文化惠民等文明实践活动为驱动,激发群众向善向好的内生动力。创新“146”机制打造“文明夜市星期六”志愿服务项目,结合“三下乡”“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融入党的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公民道德规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通过小品、山歌等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群众感受文明、践行文明。加强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发挥好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优秀党员、致富带头人等典型模范的正向激励作用。目前,全县涌现“中国好人”7人、“江西好人”16人、“赣州好人”49人,“新六星文明家庭”99户,营造了淳朴清朗、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依托“百姓名嘴”“强国之声”等10支“理响寻乌”宣讲队,创新采用“互联网+”“红色+”“文艺+”宣讲形式,多样化宣讲党的政策与成就,营造浓厚的崇德向善氛围。
寻乌县坚持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加强协同联动,汇聚各方力量,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形成了培育文明新风的强大合力,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作者系寻乌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