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风易俗浇出幸福花

——安远县对婚俗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刘文丙

  婚俗改革守护百姓幸福,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安远县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关于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以婚俗改革为抓手,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不断提升群众精神文化水平,取得良好成效。安远县被评为全市移风易俗乡风文明重点示范县,移风易俗工作相关经验做法先后在《半月谈》、中国文明网、《农民日报》等重量级媒体平台推介。

  完善体制机制,构建婚俗改革新格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指导标准、村规民约,积极营造移风易俗党政齐抓、群众支持、百姓参与的良好氛围。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围绕乡风文明抓什么、谁来抓,出台了《安远县乡风文明提升行动工作方案》,成立“一办六组”牵头各项整治工作,每季度召开工作联席会,压实工作责任,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完善指导标准。出台了《安远县推动婚嫁领域移风易俗实施方案》等3个配套政策措施,细化婚事操办相关指导标准。制定婚介婚庆行业准则,组织婚嫁从业人员签订承诺书。三是修订村规民约。指导179个村(居、社区)将婚嫁喜事限额标准纳入村规民约,制定约束性措施,实现指导标准覆盖婚嫁事宜操办全过程。

  注重典型引领,探索婚俗改革新路径。在紧紧抓住党员干部、先进典型等这些“关键少数”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路径,推进工作落实。一是建立礼遇机制。2023年,出台了给“婚事新办”家庭礼遇机制的方案。2024年,为扩大礼遇范围,出台了《安远县群众性精神文明先进典型礼遇政策》,将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移风易俗等多类先进典型纳入礼遇对象,对先进典型家庭给予物质奖励、果园水肥一体化补贴、农资、贷款、购物等30多项优惠,发放“安远县群众性精神文明先进典型礼遇卡”3300余张,实现先进典型正向激励。二是推行积分制。出台了《安远县乡风文明积分超市运行管理工作方案》,将红白喜事等移风易俗内容纳入加减分项,村民参加活动可积累积分、兑换物品,近三年来评选出“文明信用户”2516户,“文明信用村(社区)”94个。三是培育红娘队伍。成立全市首个县级红娘协会,近三年来组织培训12场次,签订婚介从业人员行为自律承诺书83份,鼓励红娘带头践行“婚事新办”,并在牵线搭桥、相亲交友活动中宣传婚嫁新风。 

  强化宣传引导,弘扬婚俗改革新风尚。紧贴群众需求,立足自身实际,突出三个着力点开展各项宣传活动。一是着力开展集体活动,增强影响力。开展单身青年联谊会、集体婚礼、集体颁证等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广大适龄青年自觉抵制大操大办等陋习。二是着力编创文艺节目,提高传播力。以赣南采茶戏为依托,创作《戏里戏外》《面子》《特殊聘礼》等剧目,开展送戏下乡、文艺巡演等文艺活动,引导群众自觉践行“婚事新办”。其中以倡导婚嫁新风为主要内容的采茶小戏《戏里戏外》荣获江西省第五届汤显祖戏剧奖地方优秀剧目展演优秀剧目奖。三是着力丰富宣传方式,扩大覆盖面。积极用好线上线下平台,开展多样化宣传。组织行业部门开展乡风文明大宣讲、组织群众开展移风易俗大讨论,开设“婚俗改革书记谈”栏目,播出各乡(镇)党委书记和城市社区党工委书记对推进婚俗改革工作的访谈,营造良好的氛围。

  (作者系安远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知行
   第04版:综合
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念好“学、改、践”三字诀
移风易俗浇出幸福花
在“实”字上下功夫
激活乡贤资源 赋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