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迪善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盛夏的天空,骄阳似火,仿佛要将大地烤焦,使人喘不过气来。而在广阔的农村,乡民们正争分夺秒地在田间进行一场特殊的双抢战斗——酷热的天空下与时间赛跑,一边要抢收早稻,一边又要抢插晚稻,用辛勤劳动的汗水,换来粮食满仓的丰收喜悦。
作为在农村长大的我,虽然很早就离开家乡到部队当兵去了,但我对双抢是有切身体验的,对双抢的记忆尤为深刻。还是在集体生产劳动时期,学校放暑假后,我就参加了生产队的双抢劳动,可以说,有关农村农业农民那些事,我怀有深深的情结。
那时候,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双抢工作,把双抢当作突击战、攻坚战。每到双抢季节,都有工作队下来支农,督促双抢工作。生产队会召开社员大会,对双抢进行动员部署,对生产队的劳动力进行合理分工,定人定位定岗,定工作量。男劳力负责踩打谷机脱谷、洗斗捞谷子、运送谷子到晒场、犁田耙子打滚子等。女劳力负责割禾把,晒稻谷、拔秧苗、莳田等,我们这些半大小孩则负责摁禾把、拾稻穗、莳田、放牛。收割组里又分为割禾组、送粮组、晒粮组、犁田组、插秧组。生产队会先突击收割几天早稻,待犁田组翻好田后,转为早上、中午收割,下午、傍晚拔秧莳田,做到抢收抢种双管齐下,齐头并进,不误农时。为加快进度,组与组之间开展劳动竞赛,劳动号子震天响,大家你追我赶,场景无比热闹,场面非常感人。
每当稻香四溢、金黄满地、稻浪翻滚的时候,男人们都会习惯性地叼着烟斗,背着手在田埂上走来走去,从东丘走到西丘,又从南丘走到北丘,看到这丰收的景象,那些爬满皱纹的脸绽开了灿烂的笑容。双抢是乡亲们心中充满收获与希望的时刻,也是一年农事劳动中最辛苦、最繁忙、最紧张的时候。“大暑不割禾,一夜掉一箩。”这句农事谚语说的是,在高温酷热、湿热交蒸的暑天里,若不及时抢收早稻,稻谷很容易脱落。为抢在大暑前割完禾,生产队仅留下一些老弱病残人员,能下田干活的劳动力全都上阵,全力以赴投入双抢战斗中。
每天清晨,天刚麻麻亮,窗外就传来了“嘟嘟、嘟嘟”的急促哨音,随后,队长扯着大嗓门喊道:“出工割禾了!出工割禾了!”从上屋吹到下屋,又从下屋喊到上屋,社员们个个像部队战士那样,手拿劳动工具,飞快地奔向地头田间,按照分工,在各自的岗位上摆开了劳动的架势,瞬间拉开了双抢序幕。双抢以来,社员们头顶烈日,脚踩泥水,汗水湿透全身,泥巴裹满衣裤,早出晚归,加班加点,抢抓农时,一个个累得腰酸背痛,晒得黑不溜秋。特别是那些习惯光背干活的男人,晒得背上脱了几层皮,却从不叫苦喊累,从不请假休息,更不偷懒旷工,充分显示出劳动人民吃苦耐劳的本色。
如今,农村已实现机械化,犁田、耙田、割禾、插秧都是机械化作业,农民不再为双抢发愁,也不再为缺劳力操心。但每当酷暑时节来临,我总会想起那些辛苦劳作的农民,想起那段难忘的双抢岁月,想到那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