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德萍
早些年间,说到脐橙,大家一定会想起信丰的安西脐橙。因为,那里是赣南脐橙的发源地,因为,那里出了个“赣南脐橙第一人”袁守根。
后来,思维敏锐的安远人意识到:安西,安西,不就是在安远的西边吗?不远的西边能种脐橙,安远为何不能种?于是,县里的领导打开地图,查找相关资料发现,世界上最适宜种植脐橙的地理位置为北纬24度至27度之间,而安远正处于这个地带之间。
一看惊醒梦中人——按位置、土壤及气候条件,安远也是适宜脐橙种植的。但对于外来的新鲜事物,农民心里多少有点担心。这时候,县里一声令下,党员干部带头开发果园。于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安远出现空前的果业开发热潮。
在干部的引领下,尝到甜头的果农自发加入这开发队伍,荒山和荒坡上,到处可见果农挥舞锄头的身影。当年有一个摄影师,就拍了一幅这样的金奖作品:烈日下,一对果农夫妇在山上的脐橙条带上,男的赤着上身,古铜色的皮肤,他高高站起,单手拎起一口瓷缸,任水往嘴里灌,与掉落的汗水连起一线滴落在地。妻子则坐在地上,用草帽扇着风,惬意地望着远处的青山。作品起名为《渴》,表象是生理上的渴,真正要表达的是农民想通过种果脱贫致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正因为这种渴望,短短的几年间,安远许多农民依靠种果,盖起了新房,开上了小轿车。据有关统计,在高峰的时候,安远县果业开发面积达40万亩,人均一亩果,脐橙成为当地最大的富民产业。
金秋十月,脐橙黄了,一个个像小灯笼,浑身散发着沁人的橙香。在脐橙飘香的时候,果商们纷纷从全国各地赶来,驻扎在安远大大小小的旅馆,忙着看果、谈价、定果,然后到规定的采摘日期来采摘。
到了采摘这天,一年的收成就看这天了。我的哥哥嫂子更是忙碌,一大早四点多就起来,准备好东西带进果园去。这一天,我便要请上一天假,和父亲到果园帮忙。
哥哥的果园在新龙乡里田村一个比较偏僻的位置,有一千多株。从安远县城出发,大概半个小时的路程。每到采摘季,果园里热闹非凡,常常我人还没到,便可听见熙熙攘攘的声音传过来。拉果车就停在路边,车上站着几个人,一筐筐把挑选过的脐橙装上车。远处的山上,每条山条带,都有采果的工人,他们一手拿剪果刀,一手托着果往下剪,装满一担就由挑果的工人往山下挑。父亲则提着一个筐往山上走,他要去看看有没有被剪果工遗落的好果子。下午四点多,脐橙采摘完了,哥哥便忙着跟果商算账,一脸的喜悦,这时我知道哥哥一年的辛苦有了回报。
哥哥曾经是个下岗职工,记得当年他下岗时,脸上没有一丁点难过,原来他心里早有打算,要在山上开发一片自己的果园。自此,哥哥起早摸黑,饿了啃几口面包,渴了捧一口山泉水,困了就躺在条带上,就这样,他硬是一个人,把一片果园撑了起来。
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残酷。正当哥哥不断壮大果园,想大干一场时,201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冰灾,把哥哥打得措手不及,让他血本无归,负债累累。本想就此放弃,可看到家人特别是父亲的目光,哥哥再次咬紧牙关,重整旗鼓。这次冰灾后,哥哥的脐橙园更加的靓丽。
千山翡翠千山赋,一缕橙香一缕诗。哥哥在果园里劳作时,时常会捎上自己心爱的录音机,播放他喜欢的一首歌:当脐橙飘香的时候,我们相聚在东江源头。多少汗水浇灌,多少雨雪风霜,终于迎来了一树树金果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