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赖海波)为推动就业之家贴近群众、贴准需求、贴心服务,赣县区通过健全线下线上双线并行、数据资源上下联通、前端末梢服务延伸等机制,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
健全线下线上双线并行机制,保障就业之家“够得着”。在线下,统筹区级人力资源市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资源,建立以赣县区、赣州高新区两个区级“5+2就业之家”为中枢,19个乡镇就业之家与N个村( 社区)就业之家为服务网点的线下服务网络。按照“集中资源、辐射服务”模式,由人口相对集中的村(社区)就业之家分别为周边N个村(社区)提供就业服务,构建城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和农村“15公里就业服务网”,保障脱贫户、监测对象“够得着”。在线上,建立就业之家网端平台宣介机制,按照“村村有码、户户用码、人人知晓”标准,安排就业之家专员进村入户赋码上墙、用码指导,开通运营“赣县区就业之家”抖音号,提升就业之家知晓率、使用率,实现就业之家二维码对脱贫户、监测对象全覆盖。
建立数据资源上下联通机制,推动求职招聘“匹配准”。每个就业之家安排1名至2名专员每月深入辖区企业收集符合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就业的招聘岗位,并指导辖区企业注册线上就业之家平台,及时归集、上传岗位信息,实现就业供需对接;建立跨区域资源共享机制,赣县区与赣州高新区就业之家岗位信息、需求信息资源一体集成,省、市与其他县区就业信息双向反哺,全方位支撑就业供需匹配服务;建立“一网指挥、一网通办、一网对接”机制,使脱贫户、监测对象通过就业之家网端,在家即可掌握赣县区与赣州高新区就业信息、联系意向岗位、办理就业帮扶业务。2024年以来,赣县区“5+2就业之家”推送信息180期,直接帮助331名脱贫劳动力、监测对象实现区内企业稳定就业半年以上。
完善前端末梢服务延伸机制,实现一站服务“效率高”。聚焦需求导向,在前端收集各村(社区)未就业或失业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的年龄、学历、技能、求职意向等信息,提供个性化定制招聘服务,大数据智能匹配适宜岗位进行推送;打通反馈跟踪通道,安排专员双向对接用工企业与脱贫户,收集双方服务评价与意见建议,为后续就业服务提供优化方向;延伸公共就业服务末梢,将就业失业登记、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业务按权限下沉到就业之家网点,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一站式”就业服务。2024年,赣县区通过“5+2就业之家”开展就业帮扶,帮助617名失业的脱贫劳动力、监测对象重新就业,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