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雅芳 王毅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文化自信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力量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不仅是新时代中国道路的重要保证,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支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为增强文化自信指明了根本路径。回望历史、放眼未来,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形成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两个结合”是文化自信的根本路径。文化自信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对历史的深入把握和对现实的实践探索中不断坚定的。近年来,赣州把红色文化和客家文化相结合,打造“红色”“客家”“阳明”等文化品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会贯通,让文化自信在这片红土地上扎根生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文化自信的价值旨归。文化自信不是“书架上的理论”,而是“百姓身边的生活”。说到底,文化始终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最终要回到群众日常生活中。近年来,赣州市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城乡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日益丰富。从村里的“文化礼堂”到城市的“文化驿站”,再到全民共享的图书馆、文化馆,文化自信在老百姓的生活场景中具体可感。同时,非遗保护与活化成为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重要渠道。龙南的客家围屋文化、赣县的酿酒技艺、宁都的黄酒文化等,在保护传承的同时,转化为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的新动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用起来。
文化实践创新是文化自信的动力源泉。文化自信不仅体现在理论阐释上,更体现在实践创造上。近年来,赣州不断尝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瑞金、于都、兴国等地深入开展“红色走读”“红色故事大家讲”“红色文化进课堂”等活动,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通过建立非遗传习所、文化研学基地,把各类非遗一步步融入现代生活,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特色名片;大力推进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免费开放,村级文化活动室、文化礼堂普及率大幅提升,群众在哪里,文化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让文化自信在百姓心头扎根。
青年担当是文化自信的时代力量。文化的未来在青年,文化自信的传承离不开青年的积极参与。青年在文化自信的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赣州,很多返乡青年投身非遗传承,开展直播带货、文创开发,把传统技艺带入现代消费市场;高校青年广泛参与“青春讲堂”“红色研学”,深入挖掘本土文化故事,推出“青年说赣南”“微视频讲红色故事”等新媒体产品,成为文化传播的新生力量;青年设计师将客家文化、红色元素融入现代文创,让“国潮”风吹进赣州的大街小巷。这些青春力量,正在为文化自信注入时代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文化新动能。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国式现代化,不只是GDP的增长、基础设施的完善,更是精神气质、文化底蕴的全面提升。只有文化自信了,中国式现代化才有根和魂。面向未来,我们要持续推动文化自信在赣州这片红色土地上茁壮成长、在群众心里厚植深耕、在实践中创造转化,让文化的力量成为推动赣州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作者单位:江西瑞金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