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振乐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治国理政试验田,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此进行了治国理政的伟大预演,陈云便是杰出代表之一。1933年1月,陈云进入中央苏区,担任了多项重要职务,为中央苏区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其工作经历、领导才能和务实作风,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独特视角,也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启迪。
革命实践:众多领域的担当
领导工会白区工作。在中央苏区,陈云作为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执行局党团书记,以工人利益为核心领导工会工作,通过多维度实践为苏区发展提供保障。针对劳动政策存在的问题,他1933年在《斗争》《苏区工人》发文,批评盲目照搬模式的危害,强调政策需兼顾工人权益与企业实际,深入基层纠正干部作风,推动政策回归实事求是。在组织建设方面,他推动90%以上工人(超25万人)加入工会,组建五大行业工会及基层组织,构建严密工会体系,使其成为政权支柱;1933年8月出席红军工人师(后称中央警卫师)成立仪式,壮大苏区武装力量;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提升工人收入,激发革命积极性。在白区工作中,他无惧危险壮大党组织,建立秘密联络点与情报网络,灵活培养干部、获取情报、争取援助,形成内外呼应格局,扩大党的影响力。陈云的实践彰显实事求是与以人民为中心,通过纠正政策、夯实组织、拓展白区,为苏区存续提供保障,成为党史中“心系群众、务实斗争”的典范,诠释了党的群众路线与斗争智慧的时代价值。
管理经济保障后勤。中央苏区时期,面对国民党军的封锁与物资匮乏,陈云以卓越组织能力统筹生产与资源调配,为红军筑牢物质根基。他深入调研制定务实生产计划,发动工农开展生产自救,推动开办小型工厂与作坊:兵工厂扩大武器生产保障前线,被服厂赶制物资解决战士生活需求,同时通过白区秘密交通线采购药品等紧缺物资,弥补医疗缺口。为保障物资流通,陈云构建严密调配运输体系,优化路线、组织人力突破封锁,强化武装护卫确保安全,使物资成为支撑红军的“生命线”。他倡导节约理念,制定物资管理制度,通过预算审批、库存盘点等机制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将有限物资转化为战斗力。陈云的实践彰显“立足实际、精准施策”智慧:以生产自救破解供给困局,以高效运输突破封锁壁垒,以节约制度提升资源效能。这不仅缓解了苏区物资危机,更锤炼了“艰苦奋斗、干群同心”的作风,其“务实管用、系统统筹”的工作方法成为应对风险挑战的经典范例,为革命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精神风范:崇高品格的彰显
求真务实的楷模。实事求是是陈云一以贯之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在中央苏区的工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1933年,国民党反动派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苏区的枪弹供应出现紧张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陈云前往中央苏区岗面红军兵工厂进行调研。他在调研过程中,摒弃了召集厂领导专门进行汇报的常规做法,选择深入基层,通过找人个别谈话的方式了解真实情况。正是凭借着这种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陈云掌握了大量关于兵工厂生产、管理以及工人生活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和研究,他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兵工厂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红军的作战提供了重要的物资保障。陈云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苏区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激励着他们在工作中注重实际,深入调研,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心系群众的榜样。在中央苏区,陈云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实际行动诠释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一次走访中,他发现群众因医疗资源匮乏饱受病痛困扰,便立即协调建立更多医疗站点,从外地采购急需药品器械,并关注医务人员培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解群众就医之困。在经济民生领域,陈云通过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人待遇激发生产热情,同时推动商业发展,鼓励集市贸易、加强白区贸易,丰富市场供应、提升生活水平。他尤为关注粮食问题,组织调配物资保障群众基本需求,推动农业生产与技术培训,筑牢粮食安全根基。陈云的工作作风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俯身倾听疾苦、精准对接诉求、务实解决难题。他用改善医疗、优化生产、活跃经济等具体举措,赢得群众衷心拥护,使党群干群紧密团结,为苏区建设凝聚起强大合力。其“把群众事当作心头事”的担当,成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典范,至今闪耀着为民服务的思想光芒。
清正廉洁的表率。在苏区时期,陈云以清正廉洁、公正无私的品质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标杆。1933年10月,陈云在兴国寨上兵工厂调研时,发现厂长李志云不仅沉迷打牌,对工人疏于管理,还存在打骂工人等恶劣行为。陈云迅速展开调查,与职工会代表座谈核实情况。确认问题属实后,他召开全厂职工大会公开情况,严厉批评李志云,并提议将其撤职,工人都称赞陈云处事公道,铁面无私,是“真包公”。为响应节省运动的倡议,陈云与22位中央机关领导人联名致信,主动提出每日节省二两米、不领公家衣服。他以身作则、勤俭节约的举动,激励党员干部廉洁奉公,维护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营造了苏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成为党风廉政建设的生动范例。
时代价值:跨越时空的启示
对当代工作方法的借鉴。陈云在中央苏区的工作方法,对当代领导干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他高度重视调查研究,秉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研究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定政策”的理念,深入工厂、农村,与工农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实际需求,为政策制定提供可靠依据。这种深入基层、求真务实的态度,有力提醒当代领导干部应摒弃形式主义,通过实地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为科学决策筑牢根基。在决策方面,陈云善用“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他强调广纳不同意见,从多元视角剖析问题,经全面比较、反复研判确保决策科学准确。例如处理苏区经济问题时,他综合考量资源、产能、市场等因素,制定合理发展策略。这一科学决策思路,放到当下,能帮助领导干部在面对复杂局面时,克服片面性与主观性,以更理性、全面的思维作出明智决策,提升工作效能与决策质量。
对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激励。陈云的精神风范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坚定信念的生动教材。他一生忠诚党的事业,以坚如磐石的共产主义信仰,直面重重艰难险阻,在中央苏区的困苦环境中,始终坚守初心,为革命理想不懈奋斗。他不慕名利地位,躬身践行使命担当,其高尚品质时刻提醒党员干部树立正确价值观与权力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他清正廉洁的作风,更是为党员干部竖起廉洁自律的标杆,告诫大家严守纪律底线,抵御诱惑,永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推动。陈云在中央苏区的革命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在经济建设上,他通过调配资源、组织生产自救解决苏区物资短缺问题,这启示我们在新时代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同时注重经济协调发展,推动产业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党的建设方面,陈云强调加强组织与思想建设,重视干部培养,为党储备大量优秀人才。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需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将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与制度建设紧密结合,持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我们要学习陈云在中央苏区工作中展现的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等工作作风,将其融入工作实践,推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陈云在中央苏区时期的革命斗争实践,展现了崇高精神风范和政治品格,是其光辉思想和政治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陈云在中央苏区的革命实践,彰显了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与坚定革命信念。其卓越领导能力和务实作风,为中央苏区发展及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他一心为民、清正廉洁、实事求是的精神至今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