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钟院兰)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宁都县以“学查改”一体推进为抓手,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项目工地、服务窗口,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过去跑断腿,现在一窗通办,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指导。”近日,宁都县瑞康大药房负责人温旋在县政务服务大厅办理完业务后说,以前办理许可证变更至少要跑三个部门,现在只需在一个窗口就能办妥,这种转变源于宁都县近期推出的多项改革举措。
为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宁都县对标深圳规则规制,深化服务模式创新,通过建立理论学习体系、开展“如我+”行动、推行“好差评”闭环机制、强化廉政监督等方式,提升干部服务意识。同时,该县设立“办不成事”专窗、建立“接诉即办、未诉先办”服务理念等,推动审批效能再提速,让学习教育成果真正惠及企业和群众。
在推进过程中,宁都县坚持问题导向,综合运用巡视巡察、开门教育等方式,查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县委巡察组在竹笮镇九塘村赖屋小组发现,48户村民的110余万元征地补偿款滞留两年未发放。问题曝光后,镇党委立即成立整改专班,通过“三查三看”作风整顿行动,重点查找干部作风短板、制度漏洞和群众评价,对3名履职不力的村干部进行约谈提醒。整改期间,工作组先后召开21场屋场会、夜谈会,收集村民诉求和建议58条。在制定分配方案时,创新实施“专家审核+村民表决”双保险机制:先由群众讨论初稿,再请法律专家审核修改稿,最后召开村民大会表决通过。这一民主决策程序确保方案获得全体村民认可,最后滞留两年的补偿款在3天内发放到位。
宁都县正以“民生实事清单”为抓手,将作风建设成果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施工图,动态梳理民生实事、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持续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促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