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平
豆子是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种类众多,营养丰富。古代有“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的说法,是说五谷养人,但没有豆子就会失去营养平衡。
饭豆是豆子中的一种,又名为白豆。李时珍说:“饭豆,小豆之白者也,亦有土黄色。豆大如绿豆而长。四五月种之。”《本草纲目》载:“饭豆,补五脏,调中,助十二经脉。暖肠胃。杀鬼气。肾之谷,肾病宜食之。”豆类中,饭豆为补肾之首,被誉为“肾之谷”。
饭豆荚的吃法和豆角、四季豆差不多,可炒可煮,亦可腌制成酸菜。饭豆子做菜味道也佳。在乡下我吃过一道焖饭豆子家常菜,煮豆时加了少许刚从菜园里采摘的薄荷叶子,豆香与薄荷香交融,印象深刻。每每想起,唇齿留香,普通的食材,简朴的烹饪,却有最贴近大自然的味道。这让我想起苏轼的《东坡羹颂》,当中的描述颇为洋洋自得:“东坡羹,盖东坡居士所煮菜羮也。不用鱼肉五味,有自然之甘。”
所谓东坡羹,其实就是苏轼用白菜、大头菜、萝卜、荠菜,加上大米、生姜熬煮的菜羹。古人这种“自甘藜藿,不羡轻肥”的生活态度令人肃然起敬。
饭豆子做成零食也不错。昨天,妻子用数斤饭豆子做成五香饭豆子。做法:将饭豆子放锅里,开水煮焯后晾干,再放入电热煲中,加入八角、香叶、草果等香料和适量生抽、少许白砂糖、少许水,焖煮一个小时后,起锅晒干即为成品。品尝后,我给了五个字评价:“零食天花板。”妻子洋洋自得说:“还得加一句,好吃又营养。”
饭豆既可做菜,亦可做主食。作为主食,豆粥为佳。宋代文学家、美食家林洪所著美食专著《山家清供》中所述一百九十二道食物饮品中,豆粥序列第八。苏轼也喜之,以生花之笔写了二十句长诗《豆粥》。
提《豆粥》,先说豆粥故事。西晋大富豪石崇,在其奢华的金谷园宴客时,豆粥是向客人炫耀的私房食物。豆粥的做法属绝密,后来下人将制作方法外泄,石崇即杀害之。当然,苏轼的《豆粥》是从批判的角度写的,嘲讽石崇生活奢侈、醉生梦死,上豆粥只是为了炫耀而已。苏轼在该诗中说了古人再说自己:“身心颠倒自不知,更识人间有真味”“卧听鸡鸣粥熟时,蓬头曳履君家去”,绘声绘色地描述自己躺在床上,听到鸡鸣声,估计豆粥熟了,头也来不及梳,鞋也来不及穿好,赶快喝粥去。可见,豆粥真是诱人的妙品啊。当然,上述豆粥之豆,不一定是饭豆,也可能是其他豆。但是,饭豆,饭豆,顾名思义,乃宜饭食之豆。我想,饭豆粥应是豆粥之列的上品,这该不会有什么争议吧?
饭豆并不是什么珍贵的食材,在偏远的乡村,五元一斤。然而,人生的美味平平淡淡是最真。林洪《山家清供》记载的食物,大多是家常的东西。诸如萝卜、茄子、莲藕和馒头、豆粥之类,都是我们日常吃的东西,也是常常被我们忽略的东西。林洪给了我们启示:对食物的态度,也是对生活的态度。写到这里,不由得想起海子的诗句:“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再改动一下——从明天起,在庸常的生活中做一个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