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赣州多项指标增幅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本报讯 (实习生  李佳琪  刘沐笛  记者  温居林)八年前,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和推动下,《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实施,翻开了赣南老区发展的历史新篇章。八年来,赣州全市上下紧紧围绕苏区振兴发展目标,感恩奋进,苦干实干,推动《若干意见》在赣南大地全面深入落实。

  7月2日,记者从《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八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下,在国家部委的倾力支援和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进下,八年来,赣南苏区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发展迈入快车道,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城乡面貌大变样。2012年至2019年,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分别增长9.8%、13.2%、12.4%、10.7%、19.1%、9.4%、10.9%,增幅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均高于全国同期水平。

  凝聚苏区振兴强大合力,区域政策高地全面构筑。八年来,国务院或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14个支持文件,国家层面支持政策文件达203个。国家发改委牵头召开6次部际联席会议,研究协调涉及赣州的94项重要事项。国家发改委、中央组织部牵头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先后派出212批次由主要领导或副职领导带队的调研组深入赣南调研,派出四批161名优秀干部深入赣南各县(市、区)、赣州经开区挂职帮扶,有力促进了受援地发展。省委、省政府强力推进苏区振兴,省委书记亲自挂帅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召开9次领导小组会和5次工作推进会,研究协调177项支持事项。省直厅(局)倾力支持,32个省直厅(局)出台具体实施意见。

  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财政支出的近七成、新增财力近八成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八年来民生支出累计3941亿元,年均增长22.6%。累计减贫192.06万人,11个贫困县和1032个贫困村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从2011年的26.71%下降至2019年的0.37%,赣南苏区实现历史性整体脱贫。

  (下转3版)  (上接1版)

  累计改造农村危旧土坯房69.5万户,解决546.8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近300万山区群众不通电和长期“低电压”问题,新(改、扩)建城乡学校5634所、校舍712万平方米,每千人病床数由2011年的2.7张增加到2019年的5.6张,长期困扰赣南人民的住房难、用水难、用电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基本解决。

  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坚定不移推进主攻工业,“两城两谷两带”产业集群加速壮大。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2168家,是2011年的2.8倍,居全省第一。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778家,为2011年的71倍;专利授权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均为2011年的10余倍。现代农业扬优成势,赣南脐橙品牌价值稳居全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水果类第一,蔬菜产业新建规模蔬菜基地867个、25.9万亩,高产油茶林面积达135万亩,赣南茶油晋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榜50强。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连续四年全省第一,占GDP比重达49.8%。金融机构由2011年的73家增加到193家,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是2011年的3.1倍、5.2倍,均超5000亿元。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乡面貌大变样。赣州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凸显,昌赣高铁、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赣韶铁路建成运营,赣深高铁和兴泉铁路加快建设;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85公里,总里程约占全省1/4;黄金机场新航站楼建成投用,航空口岸获批临时开放,瑞金机场开工建设。华能瑞金电厂二期、信丰电厂一期建设进展顺利,实现500千伏电网输入“双环网、双通道”、220千伏变电站县县全覆盖的历史性突破。实施五河治理防洪工程40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125处,建成防洪堤659.5公里。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1.85%,较2011年提高12.51个百分点。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90平方公里、人口达190万,面积和人口均翻了一番。

  生态屏障巩固提升,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完成废弃稀土矿山治理92.78平方公里,近半个世纪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10平方公里,是前30年的1.3倍,水土保持“赣南模式”在全国推广。筹资183亿元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59个,试点预期目标基本完成。首轮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试点任务顺利完成,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第二轮补偿协议成功签订。实施10年改造1000万亩低质低效林工程,完成改造近300万亩。全面推行林长制、河长制、湖长制,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6.23%以上,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

  改革开放走深走实,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累计获批国家级以上试点示范事项108个,赣州成为国家部委改革创新的“试验田”。龙南、瑞金经开区和赣州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园区,赣州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赣州国际陆港获批全国内陆第8个临时对外开放口岸、全国内陆首个国检监管试验区。“放管服”改革取得突破,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开办、工程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三个“一窗办”,在全省率先启动“一链办理”改革,“赣服通”市县分厅全部上线,80%以上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八年来引进省外项目资金、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分别增长14.7%、10.2%。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时事
   第04版:时事
   第05版:小记者
   第06版:周末
   第07版:生活
   第08版:康养
   第09版:中缝
   第10版:中缝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将颁发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美方干预香港事务注定失败
网约车顺风车安全团体标准发布
图片新闻
瑞金“红色村”的蝶变路
赣州多项指标增幅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龙南农商银行试点向基层党组织派驻金融辅导员
赣州民航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