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荷英
每年的高温酷暑天气都是学生溺水事故的易发高发期,这一时期的防溺水教育、宣传一直抓得紧,抓得牢:教育局开会部署防溺水安全教育、媒体防溺水宣传铺天盖地、老师反复讲解防溺水安全知识、家长三令五申不能下河玩水。然而,溺水仍是导致我国1岁至14岁青少年儿童死亡的第一大原因,占儿童意外死亡事件的57%。
玩是孩子天性使然,夏季炎热,水中清凉,孩子们想要玩水。近年来,水上游乐设施也越来越火热,但这些水上项目大多集中在城市周边,正规泳池的兴建也大多集中在县级以上的城市,在农村地区,游泳、玩水缺少合适、安全的场地,孩子们会到周边的小溪、池塘、小河,甚至水库玩水,埋下极大的安全隐患。
为此,笔者认为,防溺水工作还应从根源上满足孩子玩水、游泳的需求。防溺水应疏堵结合,相关知识教育不应仅停留在老生常谈,在教育孩子“野游”危险的同时,应开辟更多安全、平价的水上设施,让孩子能安全地游泳、玩水。
如何解决游泳场地少的难题?首先,政府层面需从顶层设计方面,统筹城乡泳池标准化建设。其次,社会捐资助学方面引导更多公益善款流向乡村泳池建设。再次,泳池建造成本不低,受场地因素限制较大,因此可以在部分条件限制较多的地区推广折叠泳池等。第四,鼓励规范、安全的水上乐园等商业项目的应季建设,并鼓励其往乡镇、农村发展。
如何降低游泳成本?日前,福州市教育局发出《关于暑假期间全面开放学校游泳场馆的通知》,防止学生到野外游泳发生意外溺水;长沙市从7月19日起至8月27日,23家游泳馆免费向全市中小学生开放。笔者认为,以上两个城市的举措都是有益的探索实践,可以借鉴,政府可从行政职能角度,面向学生免费开放公立学校配套泳池、公共泳池等。此外,政府可以鼓励水上乐园等商业项目为学生游客提供优惠,给予税收和场地租金减免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