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满嘴跑火车

  □李伟明

  过年回乡下老家,难免遇到几个熟人。虽然好久不见,他们还是知道我去年调整了工作岗位,从市直单位到县里去了。其中一位表情丰富地对我说:“你真是官运亨通啊,这不,又高升了哇!”我平静地向他解释:“没有的事,还是那个级别,一点也没提,只是正常的调整而已。”他当然不信,依然大声说道:“哪里哪里,就是提拔了嘛,大家都知道你比以前当得大多了!”人家坚持这样认为,我只好一笑了之,这样的事,冷暖自知,心里有数就行了。对方继续保持高昂热情:“我看哪,你这人运气确实不错,过了年还有高升,不信到时看!”我打个哈哈,告诉他:“高升是不去想的,这个年纪了,好好干几年,就退二线休息休息了!”他当然更不相信了,一本正经地问我:“你属什么的?”问过生肖之后,他沉思数秒钟,煞有介事地告诉我:“你这个属相,今年一定还有高升——根据我的推算,你最大应该能当到副县长!”

  我实在忍俊不禁,索性告诉他:“副县长这个级别,我已干了快十年了!要是按排位的规矩,我现在这个岗位,比普通副县长还要靠前些呢!”末了,还不忘调侃他一句:“没想到你以前把我看得那么‘小’啊?看来以前那些好听的话都是信口开河的?”

  这位熟人听了,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道:“呵呵,这也怪不得我,我一个乡下老表,哪搞得清楚你们的级别是怎么回事。”

  不在“体制”内,不知道干部级别这样的琐事很正常,但对于不了解的事情敢于满嘴跑火车,就有点不大妥当了。

  可惜,习惯满嘴跑火车的人,并不认为这样做有什么不对。他们忽悠一下算一下,实在没忽悠成也不要本钱,于是类似的事情便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就不展开来说吧,还是就近聊点小事。

  前年,我出版了一部通俗小说,纯粹业余闹着玩的,我给它的定位是“低端产品”。但读书这回事,也不能要求个个都像专业学者、资深教授那般只攀“最高峰”,追求“高精尖”,在现阶段,这种通俗读物也还有那么一部分读者,所以,这本书发行后,在本地居然也弄出了一点小动静。有一位见过数次面但并不是很熟悉的先生,大概也听说了这么一回事(更大的可能是从我的微信公号上偶尔了解到我在写一本书),再次相逢时,便一个劲地夸我这个小说写得如何吸引人,如何有影响力,他又是如何一直深切地关注着,认真拜读着。正当我听得热泪盈眶,感动得不知所云时,那位先生突然提了一个神一般的问题:“你这个小说,现在应该可以打印出来看了吧?什么时候方便的话打印一份给我?”我愣了数秒钟之后,恍然大悟,原来这老兄根本不知道它是已经出版了的书,而且印刷好几次了啊!要不是这一句话,我还真以为遇到了一位铁杆粉丝,正要引为知音呢!

  事情还没完,这位先生虽见我满脸愕然,却不以为意,丝毫没察觉我的心情恰如经过了冰火两重天,瞬间发生了断崖式变化,继续说道:“我给你一个建议:我老家有个很好的红色故事,你到时把它也加进小说里去,这样就更能吸引人了,说不定还可以引起领导重视呢!”——说明一下,我那本小说,是历史加武侠题材的,故事发生在七百多年前的宋末元初。这位老兄一番话,总算让我服得不能再服了。

  去年出版的《谁是吴小丁》这本小说集也是,迎来了不少“热心”读者。其中一位告诉我,这本书如何耐看,他如何反复看了,最后请教一个小问题:吴小丁是哪个单位的呢?一句话,又把我彻底问倒了。

  这就不禁让人想起一位一贯热情爽朗的老大哥的风范了。这位老大哥,如果你没见过,那么可以提醒你,他三秒种之内一定可以和你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我常常看到这一幕——每每与人初次相识,对方报上名来,这位老大哥一定是饱含深情地紧紧握着人家的手(当然可能还要用力摇上几摇):“哎呀呀,兄弟您就是吴小丁啊?久仰久仰!早就听很多朋友提起过您啊!您这人哪,那真是没得说啊……”寒暄之后,落座喝茶,这位老大哥先是海阔天空一顿狠聊,随后,他定然要习惯性地向这位刚刚“久仰”过的人迸出一句:“哦,这位朋友,怎么称呼您呀?”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安远制陶人谢培森的故事
~~~
张水根:~~~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时事
   第05版:时事
   第06版:周末
   第07版:健康
   第08版:开放型经济
窑火不熄 匠心不朽
满嘴跑火车
桑榆重晚情 一曲奋进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