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而言,过分溺爱或是严厉对待孩子,均不利于其身心健康。0至3岁儿童的身心健康是发展的基础,应把儿童的健康、安全和养育工作放在首位。家长、抚养人和学前教育工作者,应成为儿童生活的照顾者、情感的关爱者、行为的榜样者和活动的引导者。
6岁以前,特别是3岁以前,是儿童心理、智力发展极为迅速,也是极为重要的关键时期,对儿童的一生具有决定性作用。这一时期,孩子与父母关系最亲密,接触时间最长。所以父母在儿童早期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儿童心理特点,通过亲子交流、玩耍的形式开展早教是最佳选择。
要从日常生活中选择儿童感兴趣、富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将教育贯穿于一日生活之中,丰富儿童的认识和经验。开展丰富多样的、符合儿童发展阶段特点的游戏活动,让儿童在快乐的游戏中,开启潜能,推进发展。重视儿童的发展差异,提倡更多地实施个性化教育,促进每个儿童富有个性地发展。
父母应该学会通过这些日常生活接触,训练儿童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塑造良好的性格;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尽早发现儿童可能存在的心理行为发育问题,及时交由专业机构进行干预。
(阿林)
禁烟控烟 健康你我
下期刊登预告:
《健康教育》将在9月30日7版,刊登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第54条解读“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培养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预防近视、超重与肥胖,避免网络成瘾和过早性行为”。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