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遗+”助力赣州非遗传承保护利用

  本报讯 (记者张惠婷 见习记者陈缘缘)“把门匾拖放到相应的姓氏位置,再点击提交,若配对错误,画面会跳转显示正确答案,提示重新学习……”近日,在赣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客家门匾”专区,游客们正围绕着智能方桌,饶有兴趣地探索“门匾游戏”。“好玩!还学到了匾额知识,下次我要带同学一起来体验。”一名小学生开心地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赣州有13个国家级、108个省级、327个市级非遗项目。我市将非遗项目与生产生活、创意设计、市场需求相衔接,探索创新“非遗+”模式,助力非遗传承保护利用,为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进一步增强群众对非遗的认同感、参与感、获得感。

  “非遗+漫画”展文化之美。“漫画册上的恐龙叫虔有才,它是以‘虔州龙’为原型创作的。”近日在赣县区举办的“赣州客家非遗节”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钟晗薇在给游客介绍一本《虔有才讲非遗》漫画册,画册封面上,几只可爱的绿皮恐龙展示着擂茶技艺、唱船习俗等客家文化。记者了解到,该系列漫画以6600万年前的“虔州龙”为形象设计元素,结合生动有趣的画面与精彩的故事情节,带领读者跟随主人公虔有才的非遗寻宝路,重新认识非遗之美、感悟中华文脉。除了漫画之外,“虔有才”系列手办、异形扇等文创产品也新鲜上市,让更多人在享受乐趣中体会非遗文化的魅力。

  “非遗+电商”促增收致富。“民间手艺之乡”于都以“三锤三匠”闻名天下,该县以电商扶贫为抓手,带动以“三锤三匠”为代表的“非遗”手艺人增收致富。在政府的帮助下,岭北镇小伙谢普兴入驻农村e邮电商服务站,为村民网销手工棉被。他还牵头成立手工棉被行业协会,对产品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吸引100多名弹棉被的手艺人参与,如今谢普兴的4家网店月销售额均在4万元以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
   第04版:融媒
   第05版:时事
   第06版:时事
   第07版:科教
   第08版:赣江源
“非遗+”助力赣州非遗传承保护利用
我市就业服务专员帮高校毕业生找“饭碗”
赣县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蹄疾步稳
从红色基因中汲取信仰力量
二月春光好 出游正当时
定制快车为何有时惹人不快?
全城征集!在你心中,赣州是什么样子?
赣州选聘近千名“卫健副校长”
江西疾控发布开学季疫苗接种有关事项
赣州加速建设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后花园”
赣州气象
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