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陈鹏 通讯员温举民
2019年12月,成功脱贫,摘掉“穷帽子”;2020年7月,儿子成功考上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2022年7月,儿子成功考上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2023年3月,住了10多年的一层小平房开始加层扩建……
在党的好政策帮助下,在当地党委、政府及帮扶干部的帮扶下,兴国县杰村乡韶溪村脱贫户谢恒佐一家这几年来可谓是好事不断、喜事连连,过上了“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好日子。
感恩奋进 成功摘下“穷帽子”
小满过后,气温渐高。午后,阳光正烈,蓝天白云之下,杰村乡韶溪村田园一派勃勃生机,稻田里嫩绿的禾苗在习习微风中左右摇曳。
谢恒佐头戴草帽,脚穿拖鞋,半卷着裤腿,穿梭在田埂上,认真查看早稻的生长情况。“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虽然自己一把年纪了,但只要还干得动,自家吃的口粮还是要种的。”看着自家种植的早稻正茁壮成长,和眼前这块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谢恒佐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今年68岁的谢恒佐是村里的脱贫户,妻子钟冬连今年53岁,儿子还在读博,一家三口。夫妻俩没什么文化,也没什么技术,此前经济收入主要是靠种田。因为缺资金、缺技术,早在2013年,谢恒佐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脱贫攻坚时期,在帮扶单位县委宣传部及乡村两级干部的帮助下,谢恒佐一家享受到了一系列的帮扶政策。“除了种8亩田,帮扶干部还鼓励我发展养殖业,并帮我申请了5万元的产业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在最艰苦的那几年,还给我办理了低保,可以说能帮的都帮到了。”对于党的帮扶政策,谢恒佐打心底满意。
“当时谢恒佐家比较贫困,但并没有‘等靠要’,夫妻俩都非常勤奋肯干,用我们当地话说就是很‘发狠’。在当地政府的帮助和自身努力下,2019年他家成功脱贫,并被评为乡里的‘最美脱贫户’。”时任驻村第一书记温文说。
如今,四年过去了,在谢恒佐家客厅墙上,依然张贴着当时政府颁发的“脱贫光荣证”。在他看来,这是政府和社会对他努力的肯定。
倾力支持 供出名校博士生
在韶溪村,谢恒佐一家的事迹可谓是家喻户晓,除了他夫妻俩很“发狠”外,还因为他家培养出了一名“学霸”。
谢恒佐的儿子谢小明,一直以来都是品学兼优。2016年,谢小明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中国农业大学。四年本科毕业后,他又接连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贫困家庭走出一名博士生,这与家庭的教育和倾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正如谢小明自己所说,“从赣南的小山村到首都北京的求学之路很长,一路走来,我最感激的还是我的父母,他们辛勤付出和无私关爱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几乎把所有的爱、所有的积蓄都投入到对我的教育中。”
知识改变命运,吃过没文化亏的谢恒佐夫妇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前几年,为筹学费,我们家每年至少要种足8亩水稻,保证每年有上万斤稻谷卖,才能缴得起学费。他母亲还经常要去工地打零工、干苦力,为的就是让孩子能安心上好学,有更大作为。”回想起供小孩读高中和大学的那段艰难岁月,再想到如今小孩成功读博,谢恒佐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因为倾尽全力支持儿子的学业,谢恒佐家住的房子还是2010年由土坯房改建的平房,占地不足100平方米。因为只有一层,每到夏季,房子被晒得如火炉一般,不到深夜根本无法入睡。但为了供孩子读书,10多年来,他一直不舍得花钱给自家房子加高升层。
接续帮扶 生活更上一层楼
这些天,谢恒佐一家期待已久的一件大事终于要实现了。3月,他家的一层平房开始加高升层施工。如今,第三层(两层半)即将封顶完工。
“还是得感谢党和政府,不但让我家脱了贫,还帮助解决了我们夫妻俩的就业问题,让我们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甜。”谢恒佐坦言,梦想的实现得益于当地党委、政府的接续帮扶。
近几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日复一日的辛劳,谢恒佐的身体越发体弱多病,干不了重活。“考虑到他家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筑牢防止返贫致贫‘屏障’,真正做好接续帮扶,我们将谢恒佐聘为村里的保洁员,还将他的妻子钟冬连聘为生态护林员。”韶溪村干部朱继华说,“他们夫妻俩对村里提供的岗位很是珍惜,对待工作都非常敬业。特别是钟冬连,作为一名女护林员,很细心,也很有责任心,兢兢业业、尽职尽责,还多次被评为乡里的优秀护林员。”
“说实话,要没有政府的接续帮扶,没有这两份稳定的工作,我的‘新房’梦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等房子最终完工的那一天,我要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告诉远在北京的儿子,同时,教导他要学会感恩奋进,早日成才,回报社会。我也相信,今后的日子一定会像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芝麻开花节节高’。”站在自家门口,看着眼前即将封顶的房子,谢恒佐难言内心的喜悦与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