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钰芳 曹勇琴
“嗒嗒嗒嗒……”日前,在石城县高田镇高田村就业帮扶车间,缝纫机声此起彼伏。透过玻璃窗,笔者看到数十名工人正专注地穿梭在工作台与生产线之间,指尖翻飞处,一片片乳胶面料变身为一双双手套雏形。
“王姐,这批加急订单的针脚再检查一遍,确保质量。”车间主管的声音在流水线上响起。工人王小明停下手中的活儿,将刚缝制好的手套平展在操作台上,目光仔细扫过每一处走线。“以前总觉得这辈子只能围着灶台和孩子转,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有份稳定工作。”王小明说。
丈夫外出务工后,王小明既要照顾公婆,又要照顾3个孩子饮食起居,只能留在家中。如今在帮扶车间,手脚麻利的她成了“生产能手”,遇上订单旺季,每月收入能达到4500元,再加上每月100元的脱贫户岗位补贴,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更让她省心的是,车间旁就有“托管之家”,工作忙时,孩子能直接来这看书学习,工作带娃两不误,心里也很踏实。
这样的温暖场景,在高田镇就业帮扶车间经常能见到。这个藏在山里的“幸福工厂”,诞生于一场双向奔赴。2017年,该镇党委、政府看中返乡创业的陈从平——他创办的鸿顺手套有限公司已在市场站稳脚跟,产品远销海外。“当时镇领导找到我,想在家乡建个车间,让乡亲们不用背井离乡就能赚钱。”陈从平回忆说,“我也是从高田走出去的,就想为家乡做点事。”
从选址到建设,每一步都饱含用心。该车间紧邻镇公立幼儿园,方便接送孩子;背靠县道,骑电动车到县城仅需30分钟。“车间不仅配备先进设备,还配套建设了食堂、‘托管之家’、图书馆,为村民的工作生活减少后顾之忧。”陈从平介绍,
政府的扶持政策也为车间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3.04万元的建设奖励、22.93万元吸纳就业补贴、13.58万元岗位补贴……一笔笔真金白银的投入,让就业帮扶车间轻装上阵。“这些补贴不仅减轻了企业压力,也让我们更有底气扩大生产。”陈从平说。数据见证着车间的蓬勃发展,从2017年投产至今,车间带动49户周边村民就业,其中11名脱贫劳动力实现稳定增收,鸿顺手套有限公司营业额从最初的2000余万元增长至如今的6000万元。
据了解,2024年,石城县利用闲置房屋和新建标准车间建成帮扶车间54个,共吸纳脱贫户590余人,这些遍布乡村的“幸福流水线”,成为村民家门口增收致富的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