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之前,我一直在好奇,是什么样的魅力,会让作者以奥丽芙·基特里奇的名字来命名这本书。看完我想,这肯定不仅仅因为奥丽芙·基特里奇是个洞悉孩子心理的老师,也不仅因为奥丽芙·基特里奇强势尖酸刻薄的嘴,不仅仅因为她聪明犀利自认为洞悉一切,也不仅因为她有痛苦的过往,又带给下一代痛苦,而是因为她的人生代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
《奥丽芙·基特里奇》是以一个个短小的故事组成的,就像电影中的一个个闪回,这样的方式可能是作者刻意为之,或许不唯此不足以表达那些惊心动魄。作者用诗意的语言,敏锐的洞察力以及高超的讲故事能力采撷到生活中平淡却又悠远的瞬间。这一个个闪回中,展现出了人的生活截面,他们背负着怎么样的过去,就有着什么样的未来,他们的生活似乎在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大多数人只能按照注定的路走下去,少数人可以摆脱痛苦的桎梏,找到更加平坦的大路。
我们生活在一个自己构建起的小世界中,在这个世界中,我们不断妥协,不断躲避,维护着这个世界的稳定,但还是不晓得这个世界会在什么时候被彻底摧毁。这个世界中,有我们自身看不到的偏执与畸形,而当最终知晓真相的时候,惊骇与悲痛,愧与悔,世事难以挽回,身边孤苦无依,是的,这些就是奥丽芙·基特里奇的故事。她是一位在教室里说出睿智话语的老师,她也是对着丈夫儿子大喊大叫的妻子,她可以洞悉每个孩子的心理,却无法看穿自己的内心。她是在第一章节中,我认为的聪明坚强的基特里奇,是在后面与儿媳暗自对抗的基特里奇,是有着柔软内心却外壳坚硬的基特里奇,但是这也是最终失去所有,孑然一身的基特里奇,所有这一切都属于奥丽芙·基特里奇,也都属于我们每一个人。如果说以自己的经历来写一本书,那么用名字来命名真是再恰当不过。我们每个人都在写一本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书。我们无可避免地与很多人的人生发生交集,就如小说中一般,但那些都是片段,主题则是自己的体悟与感受,以及你到底想要什么——想让这本书成为一本喜剧,还是悲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单纯的喜剧与纯粹的悲剧都不太可能,也许写着写着最后都成了悲喜剧。
而有关奥丽芙·基特里奇的这一书,事关人生中格外幽暗的那一部分。就像总有那么一刻,你会觉得自己人生过得颓废而无望,处于无边的黑暗之中。但是奇特的是,看完这本晦暗的书,却会有一种被治愈的感觉,那不是一种去失意的女邻居那里获取幸灾乐祸的快乐,而是经历了最灰暗之后的释然,仿如洗了一个热水澡之后的轻松解脱,如在镜子中照见自己的恍然,原来人生如此,浮生如斯。
(《奥丽芙·基特里奇》[美]伊丽莎白·斯特劳特/著,张芸/译,南海出版公司2019年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