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琴
四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革命老区的深情牵挂,带着对红土地儿女的深厚感情,踏上了赣鄱大地。“革命战争年代,江西人民为革命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改善了,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能忘记革命先辈、革命先烈,不能忘记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心系赣南,多次对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亲自推动《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重大政策的出台实施,从老区人民的吃住行用水用电,到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国土资源、生态补偿、人才引进,对口支援等各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现在我们正走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要继往开来再出发。
增强对标一流的信心,始终保持一鼓作气的冲劲。“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对标一流,快字当先。“快”在迅速施策、快速兑现,“全产业链一链办”“市县同权”、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等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行;“快”在雷厉风行、只争朝夕,深入推进“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等重点改革,吸引了中国稀土集团、格力电器等众多行业巨头集聚,全省70多个“中字头”“国字号”高端重大研发平台落地,将苏区干部好作风切实化为护航高质量发展的真行动。然而全面对标粤港澳大湾区最高标准、最佳实践,我们仍有差距。要始终坚持把市场评价作为第一评价、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响“干就赣好”营商品牌,将“老区精神”“湾区思维”“特区干劲”有机结合起来,争做排头兵,营造“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良好发展生态。
坚定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保持一抓到底的干劲。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正是因为有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和国家事业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党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计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后日子会更好。”我们要始终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把“人民至上”作为贯穿始终的价值追求,坚持“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做访民情解民忧的“知心人”、抓稳定促和谐的“主心骨”、促发展保民生的“领头雁”,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取得党心民心的最大公约数。
保持愚公移山的恒心,始终保持一以贯之的韧劲。“要着力推动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加快发展,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这是我们党的历史责任。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推动下,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赣南苏区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赣州114.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023个贫困村、1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远山近岭,切换的只是视角,一脉相承的是宏图。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对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提出了新的阶段目标,到2025年,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明显进步,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改善,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35年,革命老区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形成。“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一张蓝图绘就后,就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一锤接着一锤敲,持续把“政策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深度对接国家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扶持政策,做强长板、补齐短板、放大特色、转换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体系,提升创新能力,培育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新动能,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走好借势发力之路,顺势而为先行示范。
山河披锦绣,盛世写华章。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我们要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重要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三大战略、八大行动”,不忘嘱托,乘势而上,奋楫笃行,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作者单位:章贡区委党校)